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207286
大小:427.35 KB
页数:30页
时间:2020-01-22
《教育学形考1_4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学形考一单选题(1/15)、根据默顿的观点,在教育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非预期的教育结果叫做(3分)§A、正向功能§B、负向功能§C、显性功能§D、隐形功能(2/15)、在教育目的“为谁培养人”的层面上,()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3分)§A、共产主义§B、毛泽东思想§C、资本主义§D、社会主义(3/15)、“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反映了(3分)§A、教育准备生活说§B、教育适应生活说§C、个人本位论§D、社会本位论(4/1
2、5)、近现代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萌芽者是(3分)§A、杜威§B、卢梭§C、亚里士多德.学习参考.......§D、柏拉图(5/15)、斯宾塞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3分)§A、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B、适应生活§C、培养全面发展的人§D、培养精英(6/15)、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3分)§A、卢梭§B、杜威§C、柏拉图§D、涂尔干(7/15)、()的存在,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初步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分)§A、大教学论§B、爱弥儿§C、理想国§D、普通教育学(8/15)、不属于教育艺术的特点的
3、是(3分)§A、情感性§B、创造性§C、混乱性§D、审美性(9/15)、()是国家或者地区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3分).学习参考.......§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10/15)、“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3分)§A、生活教育§B、全民教育§C、终身教育§D、生命教育(11/15)、“教育”在中国最早出自于(3分)§A、论语§B、孟子§C、中庸§D、大学(12/15)、20世纪70年代初,舒尔茨提出了(3分)§A、人力资本理论§B、教育
4、万能论§C、筛选理论§D、外烁论(13/15)、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3分)§A、论语§B、大学.学习参考.......§C、学记§D、理想国(14/15)、“教育即生活”是()的思想。(3分)§A、爱弥儿§B、柏拉图§C、陈鹤琴§D、杜威(15/1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于在于(3分)§A、改革正规教育§B、发展成人教育§C、实施终身教育§D、推行回归教育判断题(1/10)、教育受生产力的影响和制约。(2分)§A、正确§B、错误(2
5、/10)、杜威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2分)§A、正确§B、错误(3/10)、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指教育没有任何的目的性。(2分)§A、正确§B、错误(4/10)、教育是一门科学。(2分).学习参考.......§A、正确§B、错误(5/10)、语言是教育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2分)§A、正确§B、错误(6/10)、教育具有绝对的独立性。(2分)§A、正确§B、错误(7/10)、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一定能促进教育的发展。(2分)§A、正确§B、错误(8/10)、康德针对赫尔巴特的“传统三中心”的观
6、点提出了“新三中心理论”。(2分)§A、正确§B、错误(9/10)、教育目的就是教育方针。(2分)§A、正确§B、错误(10/10)、教育就是教育学。(2分)§A、正确§B、错误多选题(1/5)、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3分).学习参考.......§A、学校§B、环境§C、主观能动性§D、遗传(2/5)、()有古希腊“三杰”之称。(3分)§A、智者§B、柏拉图§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3/5)、“传统的教学三中心”包括(3分)§A、活动中心§B、教师中心§C、教室中心§D、教材中心(4/
7、5)、属于人的发展的规律性的有(3分)§A、阶段性§B、个性§C、人性§D、顺序性(5/5)、教育目的作为教育功能的确定性指向,含有不同的目标层次,其结构层次包括(3分)§A、教学目标§B、培养目标.学习参考.......§C、教材目标§D、课程目标名词解释(1/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5分)·(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到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
8、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2/2)、新三中心理论(5分)·儿童,活动,经验.他认为传统的学校课程以学科为中心,没有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学科分得过细,脱离生活实际.他主张教育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