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204114
大小:47.3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1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考试说明学习要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1.掌握理学形成的背景,弄清宋代儒学的发展。2、列举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影响。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3、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2、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概况:(1)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2)唐朝统治者实行三教并行政策:尊道、礼佛、崇儒。(3)随着佛、道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正统地位,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二、宋朝的程朱理学1、理学兴起的背景:①北宋时期,儒
2、学家开展复兴儒学,抨击佛道;②魏晋以来三教合一,使儒学更为理性化,思辨化。③北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2、理学特点: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3、代表: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4、主要思想:二程朱熹核心思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理气论,“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气;天理和伦理道德的关系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人伦道德就是“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提出心性论,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格物致知,贯通明理更认为物指天理人伦,
3、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思考: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②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就是天理,表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③存天理,灭人欲。④格物致知,贯通明理,从而达到明德之善的目的。5、程朱理学的影响:①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②朱熹是宋朝理学集大成者,他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③他的思想还远及日朝以及欧洲。在日朝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三、陆王心学1、陆九渊(南宋)思想主张: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强调“宇宙便
4、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万物都在心中。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说明:考试说明中并无此内容,此属于新版教材新增内容。)2、王阳明(明朝,心学的集大成者)(1)思想背景:明朝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2)思想主张:①更多吸收佛教禅宗思想——主张心即理,“心外无物”;②认识论: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认为“良知”是人固有的善性,通过“内心反省”,去掉人欲,恢复良知本性。认为知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
5、支配。可见其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说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资料:“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王阳明(守仁)思考:程朱与陆王思想的异同?同:都是理学的流派,都是儒家思想的发展。都是唯心主义,都为维护封建君主统治提供理论支撑。理即伦理道德。异:宇宙观不同:理学属客观唯心主义,心学主张心即理,是主观唯心主义。道德观和认识论:理学主张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格物致知,贯通明理。心学主张通过内心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为善和知行合一。思考:宋明理学,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即评价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后,
6、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可取:具有和谐意识,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气节、具有忧患意识;强调力行,注重社会责任,体现务实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不科学:但用纲常维系专制,压制自然欲求,产生消极作用,如重男轻女、尊卑等级、因循守旧等观念。在唯心理论方面很多不科学的。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思考:朱熹和王阳明对“天理”进行了的阐释,两者相同的本质意图是:CA.否定佛教、道教的教义B.发扬光大儒学学说C.维护封建统治秩序D.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