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docx

第1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docx

ID:48162296

大小:1.50 MB

页数:5页

时间:2020-01-22

第1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docx_第1页
第1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docx_第2页
第1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docx_第3页
第1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docx_第4页
第1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书画印:诗、书、画、印结合,是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宋代以前,画上很少题字,只是在不显眼的角落里,书写画家姓名。到了元代,随着文人画的出现与发展,融诗、书、画、印于一炉,逐渐形成中国画独特的艺术形式。由于其综合性,不仅要求画家对绘画有很深的造诣,更要求画家有相当的文学修养,是诗人、书法家,还要懂得金石。诗与画的融合:画与诗都具有形象性,两者的形象各不相同,但好诗好画都要刻画意境。在创造意境这一点上,贵在笔墨所至,情之所钟。诗与画有着相通的地方,所以会出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境。如南宋诗人陆游的《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

2、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者以花言志,以物喻人,纵使饱经风霜却坚守一身正气和傲骨,深化了主题,使作品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墨色:古人云“运墨而五色具”,古代画论中有“五墨”“六彩”之分。墨法:破墨、积墨、墨破色、色破墨、泼墨的技法实践。徐渭,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别号青藤、天池、田水月等,山阴人。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公认为青藤画派之鼻祖。徐渭的绘画新颖奇特,打破了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的题材界限,水墨大写意花鸟用笔狂逸,用墨淋漓多变,是写意花鸟画成熟的标志,对后世的影响较大。如郑燮自称

3、“青藤门下一走狗”;齐白石曾说:“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故。”岁寒三友图冯镜如朱耷: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其作品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笔墨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格。虚谷:清代著名画家,海上四大家之一,被誉为“晚清画苑第一家”。虚谷对山水花卉、蔬果禽虫广有涉猎,其画富有趣味,善于巧妙的夸张,画面设色淡雅,重视色调的统一与淳朴的美感,画面

4、虽为写意,却蕴含着无穷的生命力。吴昌硕:原名俊、俊卿,字昌硕,别号缶卢、苦铁、大龙等。他擅长写意花卉,作画以书法入画,线条功力异常深厚,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自己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从状物绘形的角度看其线条的质感似乎不够丰富多变,但恰恰是舍弃了“形”的羁绊,他的绘画才步入了“意”的厅堂,从而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表现形式。相关链接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托,寄托,借助;物,客观外物;言,表达;志,志向,志愿。简单地说,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志愿,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

5、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岁寒三友”的由来:北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遭权臣迫害,被捕入狱。经王安石等人营救,始得从轻定罪,安置黄州管制。苏轼到黄州生活困难,便向黄州府讨来了数十亩荒地开垦种植,借以改善生活。这块地,当地人唤作“东坡”,苏轼便自取别号为“东坡居士”。苏轼在“东坡”栽种稻、麦等农作物,又筑园围墙造屋,房子取名“雪堂”,并在四壁都画上雪花;园子里,则遍植松、柏、竹、梅等花木。春天,黄州知州徐君猷来雪堂看望他,打趣道:“你这房间起居睡卧,环顾侧看处处是雪。当真天寒飘雪时,人迹难至,不觉得太冷清吗?”苏轼手指院内花木,爽朗大笑:“风泉两部乐,

6、松竹三益友。”意为风声和泉声就是可解寂寞的两部乐章,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冬不凋的竹子和傲霜开放的梅花,就是可伴冬寒的三位益友。《话说中国画》,冯骥才。(摘录)中国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这不仅因其历史深厚久远,大师巨匠其众如林,传世名作浩似烟海,更重要的是它异常独特,且具鲜明的民族个性。中华民族独有的宇宙观、哲学观、艺术观、审美观,顽强地表现其间;把其他任何民族的绘画与其放在一起,都迥然不同,立时可见;中国画独放异彩。中国画自它诞生之日始,就不以追摹自然形态为能事,而把表现物象的精神作为目的。在形与神的关系上,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苏轼语),主张“以

7、形写神”(顾恺之语)。哪怕所画的形态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语),也要把内在的精神表现出来。这就使中国画家的注意力始终投射在事物内在的、深层的、本质的层面上。唐宋两代,繁盛迷人的社会生活征服了画家,严谨认真写实的画风因之盛行一时,但捕捉物象精神仍是绘画的最高追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