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疗效评价新标准…RECIST.ppt

肿瘤治疗疗效评价新标准…RECIST.ppt

ID:48160710

大小:298.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1-16

肿瘤治疗疗效评价新标准…RECIST.ppt_第1页
肿瘤治疗疗效评价新标准…RECIST.ppt_第2页
肿瘤治疗疗效评价新标准…RECIST.ppt_第3页
肿瘤治疗疗效评价新标准…RECIST.ppt_第4页
肿瘤治疗疗效评价新标准…RECIS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肿瘤治疗疗效评价新标准…RECIS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肿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解放军第263医院泌尿外科朱立夏WHO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标准对肿瘤测量的定义和疗效评价标准(2000年)CR:全部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肿瘤标志物降至正常,并至少维持4周;PR:肿瘤最长径之和缩小≥30%以上,并至少维持4周;SD:肿瘤最长径之和缩小未PR,或增大未达PD;PD:最大径增大≥20%,或出现新病灶。但原病灶分裂不算在内。RECIST标准与WHO标准对比WHO疗效评价标准(1979年)•二维(双径)测量•以最大径(a)及其最大垂直径(b)的乘积代表肿瘤面积(axb)baabRECIST(ResponseEva

2、luationCriteriainSolidTumors)标准(2000)•单径测量法,以肿瘤最大径的变化来代表体积的变化aWHO疗效评价标准的不足之处•评价哪些病灶?所有的还是部分的?•界定可测量的最小病灶的大小?•判断PD的标准:单个病灶还是所有病灶?•过高评定PD(双径乘积增大25%,相当于体积增大43%),使得一些病人过早地失去了治疗机会•对已广泛应用的检查结果如CT和MRI并未提及•临床试验疗效判断的偏差有5%-10%,是因为定义模糊和肿瘤测量的误差引起RECIST标准的优点•创建RECIST标准的理论基础–肿瘤直径的变化较双径乘积的变化能更好地

3、反映肿瘤细胞数量的变化•RECIST标准较WHO标准的优点–更科学的理论基础–简化测量步骤–减少误差–重复效果更好肿瘤的直径(RECIST)、面积(WHO)变化 和体积的关系直径面积体积 缓解减少30%减少50%减少65%减少50%减少75%减少87%进展增加12%增加25%增加43%增加20%增加44%增加75%增加25%增加56%增加95%增加30%增加69%增加120%可测量病灶•可测量病灶的定义–至少单径可精确测量,并记录最大径(LD)–病灶最长径符合以下条件:•常规技术(体格检查,传统CT、X片,MRI)≥20mm,•螺旋CT≥10mm •治疗

4、后病灶的最长径可以与治疗前处于不同轴线上不可测量病灶•不可测量的病灶:除可测量病灶外的所有病灶,包括–病灶最大径小于可测量病灶规定的大小(即常规技术测量<20mm,螺旋CT<10mm)–骨病灶–膀胱、胆囊病灶–脑脊膜病灶–胸、腹腔/心包积液/盆腔积液–炎性乳腺癌–皮肤或肺的淋巴管炎–影像学不能证实和评价的腹部肿块腹部肿块–囊性病变肿瘤病灶的测量方法特殊病灶:皮肤表浅病灶:只有可扪及的临床表浅病灶才能作为可测量病灶,如皮肤结节及浅表淋巴结。可以拍摄照片(建议拍彩色照)作为依据,为了正确测量和具有可比性,拍摄时应有标尺在旁示意病灶长径分裂病灶:分别测量,然后相

5、加,作为一个病灶记录,注明是分裂病灶不规则病灶:应测量病灶2个最远点的距离,但这条线不应穿出病灶外融合病灶:测量融合病灶的最长径,作为最长径的总和记录RECIST—基线肿瘤评价•判断可测量病灶和不可测量病灶•确定靶病灶和非靶病灶•测量和计算基线肿瘤最长径及最长径之和最长径之和TargetLesionsSumofLongestDiameter(ShishKabob)治疗后如出现坏死、液化,则需重新划定经线,尽量避开坏死区域。治疗后病灶的测量•基线及用药后应用同一种测量技术和方法•治疗后特殊病灶的测量病灶分裂:分别测量分裂后每个病灶的最长径,然后相加,按一个病

6、灶报告,并注明是分裂灶病灶融合:测量融合病灶的最长径,并作为最长径的总和记录治疗后的疗效评价•靶病灶:测量和计算最长径和最长径之和•非靶病灶:记录变化情况•按RECIST标准判定CR/PR/SD/PD•CR、PR、SD疗效确认–CR者需要进一步进行肿瘤标志物的确认肿瘤疗效评价-靶病灶•完全缓解(CR)–所有靶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且肿瘤标志物正常,至少维持4周•部分缓解(PR)–靶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30%,至少维持4周•疾病稳定(SD)–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未达PR,或增大未达PD•疾病进展(PD)–靶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注:如

7、仅一个靶病灶的最长径增大≥20%,而记录到的所有靶病灶的最长径之和增大未达20%,则不应评价为“PD”。肿瘤疗效评价-非靶病灶•完全缓解(CR)–非靶病灶消失,肿瘤标记物正常。•未达完全缓解(IR)/稳定(SD)–非靶病灶减少,但一个或多个非靶病灶存在;和/或肿瘤标记物高于正常;如病灶减少、但肿瘤标记物不正常,可判断为SD。•疾病进展(PD)–出现一个或多个新病灶和/或非靶病灶明显进展。总体疗效评价(OverallResponse)评价依据:根据靶病灶、非靶病灶的变化情况和有无出现新病灶来判定。靶病灶非靶病灶新病灶总体评价CRCR无CRCRIR/SD无PR

8、PR非PD无PRSD非PD无SDPD任何有/无PD任何PD有/无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