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3课时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ppt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3课时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ppt

ID:48145309

大小:2.22 MB

页数:38页

时间:2020-01-17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3课时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ppt_第1页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3课时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ppt_第2页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3课时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ppt_第3页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3课时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ppt_第4页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3课时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3课时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对应学生用书第16页)答案:(1)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划分等。(2)地球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3)无近日点、远日点之分,公转的角速度、线速度均匀等。(4)二分日昼夜平分,昼长为12小时;夏至日昼长夜短;冬至日昼短夜长。(对应学生用书第16页)一、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学习目标1.了解四季的天文含义,五带的范围。2.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3.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和纬度的变化规律。(对应学生用书第16页)(对

2、应学生用书第17~18页)解析:上海白昼最短的一天应是冬至日,图A昼夜平分,晨昏线过极点且与经线圈重合,应是春分或秋分;图B北极圈内为极昼,应为夏至日。图C和图D易混淆,是答题的误区,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出两图均为以北极点为圆心的极地俯视图,图C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为夏至日,图D北极圈内出现极夜,为冬至日。答案为D。解析:太阳直射点越靠近赤道的日期,昼夜长短相差越小,故我国国庆节(10月1日)符合题意;香港在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故6月22日前后到9月23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是低—高—低(直射时最高)。答

3、案为(1)C,(2)A。(对应学生用书第18页)【图表解读】读教材图1.24五带的划分,据图回答:(1)五带的界线分别为哪些?(2)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五带中的哪些带?(3)各带获得的热量有何不同?答案:(1)北极圈是北寒带、北温带的分界线,南极圈为南寒带、南温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是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2)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3)热带最多,寒带最少,温带居中。一、单项选择题(对应学生用书第18页)1.地球上一年内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地区是()A.赤道地区B.南、

4、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C.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D.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解析:D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是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大,赤道全年昼夜平分,两极点有半年的白昼和半年的黑夜。2.(2011年安庆期末)某地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该地位于()A.北回归线上B.北极圈上C.南回归线上D.南极圈上解析:C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证明位于南半球,一年中只有一次直射,证明位于回归线上,两者结合应为南回归线。解析:3.D4.B从图中的信息可知图中O点所在纬线上

5、昼弧与夜弧的比例是5∶1,所以昼长为20小时,夜长为4小时;图示节气为北半球夏至日,越往北白昼越长,长春是四个城市中位置最靠北的城市,白昼最长。5.地球上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是()A.各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B.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C.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D.黄赤交角的存在解析:D本题考查的是四季产生的根本原因的相关知识。地球公转运动和自转运动共同作用形成了黄赤交角,使得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发生季节移动,从而导致各地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最终形成了四季的更替。故本题答案为D。解析:由晨昏线和经

6、线圈重合可知,该日为春分或秋分;由北半球昼长开始小于夜长可知,该日为秋分。由图可知A点将转向夜半球,故A点所在的经线是昏线。A点为18点,由图可知A点与180°经线经度相差90°,故A点经度为90°W,赤道上日出时间为6点,因此日出的地方与A点相差180个经度。此时,赤道上白昼的范围是从90°E到90°W。答案:(1)秋分 冬至(2)昼夜等长(3)重合 垂直(4)昏线(5)90°E90°W一、单项选择题(对应学生用书第99页)1.国际劳动节及以后几天内,南半球中纬地区()A.昼长夜短,且白昼继续增长B.昼长夜

7、短,但白昼不断变短C.昼短夜长,且黑夜继续延长D.昼短夜长,但黑夜不断缩短解析:C国际劳动节是每年的5月1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黑夜继续延长,6月22日达最大值。2.夏至日时,北京(40°N,116°E)的正午太阳高度()A.50°B.16°26′C.73°26′D.26°04′解析:C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

8、纬度差

9、可知:H=90°-

10、40°-23°26′

11、=73°26′。解析:3.D4.B5.D本题考查冬至日全球各地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以及昼夜长短变幅与纬度的关系。第3题

12、,12月22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即昼长超过12小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均小于12小时。第4题,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春秋分除外),即昼长与夜长之差越大,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按昼长与夜长之差从大到小排列即纬度从高到低。第5题,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有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更替。而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是由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