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知识梳理.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知识梳理.ppt

ID:48139629

大小:1.23 MB

页数:78页

时间:2020-01-16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知识梳理.ppt_第1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知识梳理.ppt_第2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知识梳理.ppt_第3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知识梳理.ppt_第4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知识梳理.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知识梳理.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必修三文言知识梳理《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1.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含义:(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含义:(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含义:(4)直不百步耳通,含义:(5)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通,含义:(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含义:通,含义:(7)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含义:(8)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通,含义:(9)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通,含义:(10)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通,含义:(11)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含义:(12)天下

2、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通,含义:(13)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含义:(14)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通,含义:(1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含义:(16)或师焉,或不焉通,含义:【答案】(1)“无”通“毋”,不要。(2)“颁”通“斑”,头发花白。(3)“涂”通“途”,道路。(4)“直”通“只”,不过。(5)“车柔”通“煣”,用火烘木,使之弯曲。(6)“有”通“又”,又,再;“暴”通“曝”,晒干。(7)“知”通“智”,智慧。(8)“生”通“性”,资质、禀赋。(9)“振”通“震”,震动。(10)“没”通“殁”,死。(11)

3、“从”通“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12)“景”通“影”,影子。(13)“何”通“呵”,喝问。(14)“衡”通“横”,连横,战国时期秦国离间六国,各个击破的策略。(15)“受”通“授”,传授。(16)“不”通“否”,不(从师)。2.请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义:今义:(2)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今义:(3)或百步而后止古义:今义:(4)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古义:今义:(5)谷不可胜食也古义:今义:(6)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今义:(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

4、义:今义:(8)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义:今义:(9)寡人之于国也古义:今义:(10)金就砺则利古义:今义:(1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古义:今义:(12)蚓无爪牙之利古义:今义:(1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古义:今义:(1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今义:(15)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古义:今义:(16)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古义:今义:(17)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古义:今义:(18)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今义:(19)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古义:今义:(20)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古义:今义

5、:(2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古义:今义:(22)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今义:(2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今义:(2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今义:(2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今义:【答案】(1)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凶恶。(2)古义:副词,更、再。今义:常指增加。(3)古义:有的人。今义:选择连词。(4)古义:跑,这里指逃跑。今义:常指一般的行走。(5)古义:尽。今义:胜利。(6)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同意认可。 (7)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8)古义:不要归

6、咎。今义:没有犯罪。(9)古义: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义:形影孤单的人。(10)古义: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金属。 (11)古义:长江、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江河。(12)古义:鸟兽的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帮凶、党羽。(13)古义:强,指声音宏大。今义:快、疾病。(14)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感情、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15)古义:指诸侯封地、大夫封地。今义: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16)古义:爱护别人,体贴别人。今义:指丈夫或妻子,或指恋爱中的一方。(17)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18)古

7、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19)古义:盾牌。今义:指外形似桨的一种用人力推进船的工具。(20)古义:担负,背负。今义:取胜或获得。(21)古义:用来招纳。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22)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3)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24)古义:不一定。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25)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3.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8、并解释。(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活用现象:含义:(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活用现象:含义:(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活用现象:含义:(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活用现象:含义:(5)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活用现象:含义:活用现象:含义:活用现象:含义:(6)谨庠序之教活用现象:含义:活用现象:含义:(7)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