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127989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1-21
《常考标点符号用法解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常考标点符号用法解析一、问号(?)(注意事项): A、除一般的疑问句用问号表示疑问语气外,反问句和设问句句末也用问号。 例:世间还能有比这更居心险恶的事情吗? 例: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B、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要用逗号;但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在各项之后都用问号。(是从不同角度发问的,并不是选择关系,则每句都用问号) 例: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 例: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你干得了吗? 但是每一过程的开始阶段,是否也有矛盾存在呢?是否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都具有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呢? C、有些表示委
2、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例:请你们说话小声一点好不好? D、有的句子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了 一个陈述语气,因而应用句号。 例:谁都不知道他是谁。 我不知道他去火车站到底接谁。 请你问问她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二、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A、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例:歌唱吧,为迎接这辉煌的胜利! B、语气很重,很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也用叹号。 例:祥林嫂,你放着吧! 例:小王,快来!快来! 例:哪里有唱得这样感人的! 例:怎么会讲得这么糟呢! C、兼有两种语气的,例如兼有疑问语气和感
3、叹语气的句子,通常应该根据句子的基本句式属于哪一种,根据这个句子用在哪个特定的地方所着重表示的语气,选用一个合适的点号。 例:这件事太难了,我该怎么办呢? 例:快去吧,这又有什么可犹豫的!三、顿号 顿号也用于并列词语之间,不过这种词语比用逗号隔开的并列词语更简短。它表示最小的停顿。 例: 他引用了传说、民谣、古诗。 使用顿号应注意下列八点。 (一)、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或者”等,不必要再用顿号。“和”类连词一般用在多项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之间。 例:我国科学、文化、文艺、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二)、有的并列词语
4、读起来并不停顿或者停顿很小,又不会产生歧义,中间就不必用顿号。 例:这在母亲的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啊! 其它如“工农业”“中外记者”“甲乙丙丁“等都是这样。 (三)、不是并列词语之间不应用顿号。 例:我家住北京朝阳区、和平里。(此句顿号前后是领属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中间没有停顿,不应该用顿号。 (四)、只有两项并列词语的,一般不用顿号,而用“和”“及”等连词。 例:老刘病了。昨天小张给他送去点心和水果。 (五)如果要把简短的并列词语加以强调,这些并列词语之间就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这次采访,你必须带三样世西:钢笔,录音机,照相机。 (六)邻近
5、的两个数字(一、二、三……九)连用,表示概数时不用顿号。如果是数字省略语,就要用顿号。 例:三四米 三五天 十五六顿 十之七八 例: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二、三部分是主体部分。四:分号 分号和逗号都可以用于复句内部的分句之间,不同之处在于分号常常用在并列分句之间。它表示的停顿大于逗号。分号只用在复句中,不用在单句中。复句中除了并列分句以外的其他分句,如果分句内部已经用了逗号,分句之间通常就得用分号。 分号的作用主要是使各分句间的结构层次清楚。 例:做,要想来指导;想,要做来证明。 例: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6、。 注意: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例: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象夏天般 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象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五、冒号:冒号的基本用处是提示下文和总括上文。它表示较大的停顿。提示下文: (一)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下边,有引起收信人、听众注意的意思。 (二)有在“某某说”后面,表示后面是引用的话。 (三)用在提示性的话的末尾,表示后边有话要说。 例:历史已经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旧的关系不断改变,语言受到冲击,随着发生变化。例: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
7、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四)用在总提的话后面,表示后面要分项说明。或者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例:我们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 (五)表示后面是补充说明或解释性的话。例:只是我总以为没有春和秋:冬末和夏初衔接起来,夏才去冬又开始了。 (六)用在强调动词后面的宾语,提起读者注意。动词常用的有:“想”“说”“问”“是”“记住”“认为”“证明”“宣布”“指出”等,宾语往往较长或复杂。 例: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例:事实证明:你的看法是完全正确的。 (七)总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