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实践-以西安市某调蓄池为例.pdf

海绵城市实践-以西安市某调蓄池为例.pdf

ID:48124934

大小:1.55 M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27

海绵城市实践-以西安市某调蓄池为例.pdf_第1页
海绵城市实践-以西安市某调蓄池为例.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海绵城市实践-以西安市某调蓄池为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5年第15期(总第168期)江西建材建筑与规划设计海绵城市实践—以西安市某调蓄池为例■田六一,黄宁俊,马耀平,王小林,张斌令■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68摘要:阐述调蓄池在海绵城市实践中作用,介绍了西安市某地下调蓄池工艺、结构设计,施工要点,以及其在排水系统中重要功能,对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有一定借鉴意义。关键词: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调蓄池海绵城市建设途径主要有:对原有生态系统保护,生态恢复和修[1]复,低影响开发三种。低影响开发LID(LowImpactDevelopment)指在场地开发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在低影响开发技术中调蓄池在消减

2、洪峰流量、控制径流污染方面起到重要作用。1渭河2#出口系统简介渭河2#出口位于西安市东北角灞渭三角洲是国际港务区雨水、达2标污水排往渭河主要出口。该出口雨水流域面积129km,设计重现3期P=15年,雨水设计流量1849m/s。污水服务人口2865万人,污3水厂规划规划15万m/d。为减小港务区物流基地建设对排放水体影响,并考虑到污水厂事图2调蓄池平面布置图故排放和雨水综合利用,设计在雨水系统末端设置调蓄池及提升泵站各一座,与污水厂合建,以便于管理维护,系统工艺设计见图1。图1渭河2#出口系统工艺设计图2调蓄池设计图3调蓄池工艺平面图2.1调蓄容积计算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

3、0014-2006(2014版)规定雨水调蓄进行计算:V=0.65b0.50.215[2][-(1.2+τ×n+0.2+1.1)lg(α+0.3)+n0.15]Qtn33其中上游设计流量Q=1849m/s,脱过流量Q1=950m/s(由水利部门审批入渭流量而来),脱过系数α=0514。3经计算所需调蓄容积36739m。2.2调蓄池布置及尺寸图4A-A剖面图3调蓄池布置在污水厂厂区内,有效容积约38880m,平面尺寸06mx06m,柱间距75m×75m,可满足行车要求。全池通过设置后180mx90m,池深48m,有效水深24m。池顶覆土16m,保证其上部景浇带实现超长

4、结构施工。观绿化要求。调蓄池与其他单元平面位置关系见图2。3调蓄池施工调蓄池进水箱涵断面尺寸36x24m,出水管道管径d2600mm。3.1工程地质概况2.3调蓄池清污及通风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渭河河漫滩,非自重湿陷性场地,地表15m考虑到近期进水量较小,在池内设一条流道,宽度2600mm,较小水以下为中粗砂,地下水为潜水类型,稳定深度690~740m,与调蓄池量可沿流道流行,杂物尽量不进人调蓄池主池,以减小近期调蓄池清淤底板高程大致相平。工作量。流道终点前设1000x1000mm连通孔六个,与主池相连,近期3.2支护及降水方案暂时封堵,待远期雨水干管修通后再将连通孔打开,以充分发

5、挥调蓄池针对本工程砂层地质和地下水丰富特点,施工时做了专项施工方调节作用。案:(1)基坑支护:因现场施工空间紧张,基坑支护采用土钉墙支护,边雨水调蓄池北侧设下车坡道一处,用于调蓄池积泥清空及通风,坡坡采用1∶1。(2)施工降水:采用井点降水,基坑周边和内部均布设降道宽度50m。坡道路面采取防滑措施。调蓄池顶设5个井筒,用于检水井。因工程距离渭河仅400m,且地层为砂层,渗透性较好,故须将井修及池内进人维护时通风需要。流道设置、下车坡道及通风孔设置见点降水出水用管道引至渭河,以免井点出水下渗回流。图3、图4。4结论2.4调蓄池结构设计(1)新开发区域雨水调蓄池、雨水泵站与污水厂合并建设,可

6、节约调蓄池采用板柱剪力墙体系,无梁板式水池,立柱尺寸·44·用地,方便管理。调蓄池可兼作雨水综合利用水池,以及污水处理厂事故应急排放池,具有多重功能。(2)雨水系统末端调蓄池可消减洪峰流参考文献量,保证区域开发后排入水体径流量不超过开发前径流量。(3)调蓄池[1]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中增加小流量流道,可减轻主池污染;下车坡道可大幅度减小清淤工作建[Z].2014.量,并有良好通风作用。(4)此种调蓄池对比配备自动化冲洗装置调蓄[2]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等.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池,结构简单,造价低,空间利用率高的优点。[S].20

7、14年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上接第41页)未来的行业发展中开拓广阔的前景。[2]菀振芳,刘斌.我国砌体的发展状况与展望[J].建筑结构,1999(10):9-13.参考文献[3]李英秋.吉林省确定墙改建筑节能目标任务[J].墙材革新与建筑[1]崔琪,王武祥.小城镇新型建材技术研究与开发[J].建设科技,节能,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