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111563
大小:202.38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27
《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内涝防治探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42卷第3期cpllI遣材V01.42,No.32016年6月sic
2、IlH口,l曰“i埘丢』I彳a地rfⅡ厶June,2016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内涝防治探讨曹国平(重庆甲多公路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重庆400039)摘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排水理念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传统的“快排、直排”方式逐渐向“渗、蓄、净、用、排”的方式转变,应用综合性工程避免自然灾害。在洪涝治理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平衡问题,提高城市排水的“弹性”,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表现出排水的弹性特点,是当今解决城市内涝的主要方法。本文就海绵城市和建设现状,以s市为例,提出了
3、城市内涝治理的策略。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内涝;内涝治理中图分类号:TU99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4011(2016)03一0275一02DOI:10.3969“issn.1672—4011.2016.03.143O前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内部“热岛效应”愈加严重,国内一部分城市出现极端天气,区域内的积水较多,内涝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安全,城市内涝防治工程已迫在眉睫。在内涝防治工程规划的过程中,人们提出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城市内涝治理涉及面极广,工程综合性较强,必须结合涝灾的原因、防治理念、城市发展状况和人文地理等方面开展工作,制定科
4、学的对策。1海绵城市及建设现状1.1城市排水系统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提出之前,相关部门在城市建设中就已经十分重视排水系统。城市排水系统是处理和排除生活污水和雨水工程的总称,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核心。从结构上讲,城市排水系统包含排水管道系统和污水处理站点。在污水治理和雨水治理分流的状态下,应用排水管道收集污水,经过污水处理站点处理后排入水体或者进行后续的回收利用,雨水经过排水管道收集后,可以就近排入水体⋯。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以“排”为主要目的,而不是“治”,导致城市水污染严重,河流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排水管道逐渐增多的同时,城市水资源面临
5、着更大的威胁,原有的生态系统受到影响,水资源匮乏,水污染和城市内涝问题逐渐严重,存在着较大的治理缺陷。随着(建设部令第152号)《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的颁布和实施,虽然内涝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是目前面临着污水处理的困难,这一问题的处理是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其首要任务是排除雨水和污水,同时保护生态环境,设置污水处理站。1.2海绵城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临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退作者简介:曹国平(1983一),男,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市政给排水设计工作。化的问题,需要正确树立尊重自然和顺应自然的观念,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点”。2013年12月12日,
6、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指出:“城市排水不仅要排出污水,还要将有限的雨水留存下来,应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出可以实现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
7、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海绵城市建设遵循自然原则和生态优先原则,根据城市发展将自然途径和人工方法相结合,在完善城市排水防涝的过程中,保证雨水在城市内部累积、渗透和净化,在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的过程中,提高生态保护的效益。与传统城市相比,海绵城市注重顺应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传统城市在利用土地等资源的过程中不断改变自然、影响自然。海绵城市可以合理应用雨水,利用自然资源,缓解城市内涝,改善城市景观。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尊重自然,尊重自然就要保护原有的自然环境。海绵城市注重低影响开发(LED),以建设具有自然净化功能和自然渗透功能
8、的城市为目标,从源头上遏制城市内涝,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弹性”。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将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尽可能保护原有生态系统幢J,也就是说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森林和湖泊等资源,保证生态敏感地区有足够的水源,在强降水环境下,林地和草地等资源可以维持良好的生态特征,这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最根本需求。第二是海绵城市具有较强的生态恢复和修复能力,在传统粗放型城市建设模式下,水体等自然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需要应用科学的生态手段进行修复,保证原有生态空间维持一定的比例。第三是在城市开发的过程中降低破坏性,避免
9、影响原有的生态环境,对开发强度进行科学控制,保留足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