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气候与古代建筑特点的联系.pdf

浅谈气候与古代建筑特点的联系.pdf

ID:48111083

大小:173.16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气候与古代建筑特点的联系.pdf_第1页
浅谈气候与古代建筑特点的联系.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气候与古代建筑特点的联系.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气候与古代建筑特点的联系胡春江吉林省建研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摘要:建筑结构设计与建筑物人文文化特点及气候特点相结合是建筑设计过程中十分必要的一个环节。目前我国很多设计师只会照搬规范,而不管其他。我国的古代民用建筑绝大多数都是与相应的气候特点相联系的。我们当代建筑设计师应了解气候特点与我国相应地区建筑特点的联系。本文正是本着这一原则将气候与我国建筑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广大建筑设计师进行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关键词:气候;建筑特点;理论依据1引言我国的民居建筑尤其是传统建筑除了都具有较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历史文化气息、传统技术成就等方面,我们还可以在这些

2、建筑中发现地域与文化差异对建筑的影响I”。总之建筑的各自特征都或多或少的由其特定的社会条件、自然状态和人文环境相互影响互相推动的。如果想要很好的发扬、保护和更好的继承传统建筑的美我们不但要从其人文传承来考虑,我们还需要结合其所处的气候环境特点口l。2气候对建筑的影响嘲影响建筑的造型和布局主要是由当地的人文特点、历史背景、光照、降水、风、气温和所处的地壳活动情况所共同影响的。伟大的共产主义奠基人之一的恩格斯就曾说过:“文明不能在过于优越的地区产生也不能从过于恶劣的环境中产生”。地球人类文明的早期发展均是在四季比较分明的中低纬度地区产生的,后期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

3、前进,才不断的向其他地区扩展。人类在四季气候变化过程中逐渐找到了适合于自己发展的人文历史环境,也正是由于不同的人文、历史和气候环境才最终造成了各个地区建筑的巨大差异。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因此要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就需要深入了解我国各个地区的房屋特点。例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河坑村的房屋主要是由13个不同形状、不同年代的大型土楼建立起来的。这些圆形、曲尺形、圆形、方形等形状土楼民居是由于明朝时期当地常有土匪猛兽出没且当地中年温度较高且相对干燥,对于采光和保温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因此这一地区的古寨并未有坐南向北、面东向西等特征。我国的云南地区属

4、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当中多潮湿、炎热且季风来临之时降水量较大。为此该地区出现了较有当地特殊风俗韵味的民居“竹楼”。采用竹楼的屋顶为了应对夏季降水量巨大的问题,竹楼的屋顶均采用50。左右的陡坡的屋盖以加快卸水减少屋面重量。此类竹楼的屋顶人字架内一般会架空通风来驱潮。我国东北地区老式民居一般均会采用较厚土石建造厚墙,屋顶覆以木材、秸秆再加粘性土,室内均设有火坑一应对东北地区严寒的冬季。被称为我国温度最高的吐鲁番盆地,由于哪里的夏季温度过高,当地居民只好将房屋建成半地下室结构以应对高温。我国陕北地区由于木材缺乏、多粘性土质且冬季较冷而夏季又偏热,因此当地人民习惯居

5、住于窑洞之内,由于泥土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使屋内保持冬暖夏凉的特点。光照也是影响我国民居格局和布置的重要一个方面。我国长江以北广大地区的主要居住房屋由于希望通过冬季采光方式大部分都是坐北向南,用以在冬季充分吸收太阳辐射能量。其实风的大小也是影响建筑构造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之一,我国大理地区由于常年季风风速较大,最大风力可以达到十级以上,平均风速可以达到4.2m/s,因此在当地房屋均是座西朝东,以免风直接吹入房屋挤压结构。正是由于气候对我国古代建筑在造型和布局等方面的深远影响,我们当代建筑设计师就更应该准确把握当地气候特点和人们对室内气候环境的要求,通过人的自

6、身手段来改变和影响人在室内的舒适程度。不过,虽然我过在传统建筑继承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也出现了一些近代优秀的带有古代人物气息的“传统建筑”的情况,但是由于我国古代建筑普遍没有一个完整的技术方案,也没有考虑到生态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取古代建筑之长补当代建筑中的一些短板。3环境气候与建筑布局设计的联系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我国当代的建筑设计师,我们应该更准确的把握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人们对室内气候环境的不同要求,通过2402016.03人的自身手段来改变和影响人在室内的舒适程度。简而言之就是类似于不同地域拥

7、有不同的房屋建筑特点的情况,我们应该可以搭建一种依附于外界气候的前提下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形式。该建筑可以通过自身布局、空间搭配、结构形式以及外部防护措施相结合的手段,减少建筑自身的能源损耗,已达到不依赖于消耗化石燃料就实现一种适合于人类自身生存的室内气候平衡。这种“绿色环保”建筑是十分适合于我国这种人员众多,老龄化程度不断恶化,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发展中国家的持久健康发展的。为此本人建议在一些建筑中可将以下如下操作:(1)利用结构的外部造型特点,和内部结构构造的特征,通过自然力量将风引入结构“体内”,来实现自然风的自主绿色循环。(2)最好在建筑外表面建造成一种

8、double—skin(双层蒙皮)的外墙,形成空气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