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用不饱和聚酯胶及其生产工艺.pdf

纸张用不饱和聚酯胶及其生产工艺.pdf

ID:48110525

大小:90.59 KB

页数:1页

时间:2019-11-26

纸张用不饱和聚酯胶及其生产工艺.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纸张用不饱和聚酯胶及其生产工艺.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型些垒垦塞垒塑墅坠塞墅垒墅江酉建挝廑旦班窒纸张用不饱和聚酯胶及其生产工艺■李瑞岩,柳静一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176摘要:本文综述了纸张用不饱和聚酯胶的定义,分类用途、生产原理、工艺流程、检测标准、方法和应用现状,并对其今后的发展作出展望。关键词:纸张用不饱和聚酯胶生产工艺1概述1.1定义纸张用不饱和聚酯树脂胶黏剂,指不饱和聚酯在纸张胶黏剂中的应用,其中不饱和聚酯是指一般是由不饱和二元酸二元醇或者饱和二元酸不饱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线型聚合物,在树脂分子中同时含有重复的不饱和双键和酯键。不饱和聚酯树脂胶黏剂

2、具有粘度小、常温固化、使用方便、耐酸、耐碱性好,具有一定强度、价格低廉等优点。缺点是收缩性大,有脆性等,可通过加入填料、热塑性高分子增韧⋯。1.2分类及用途根据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结构可分为领苯型、间苯型、对苯型、双酚A型、乙烯基酯型等。根据其性能可分为通用型、防腐型、耐热型、低收缩型等。不饱和聚酯树脂广泛应用于涂料、胶黏剂c2]、铸塑、玻璃钢等行业。如涂装家具;纸张用胶黏剂;浇铸互感器;做聚酯腻子;制作化工耐腐蚀设备等∞J。1.3不饱和聚酯树脂合成的基本原理一般不饱和聚酯是由饱和的二元醇与饱和的及不饱和的二元酸缩聚

3、而成HJ,其中有酯化反应,酯交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以及开环聚合等峥o,最为常见的是酯化反应,下面以酯化反应为例介绍其合成基本原理。酯化反应:其中包括酯交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开环聚合等。酯化反应的机理可分为3个阶段,即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链引发,在热的作用下,使单体分子中的功能基团活化,生成活性分子。两个活性单体分子相互碰撞而生成二聚体时,即为链的开始。链增长,连锁聚合反应步骤之一。活性分子继续和单体分子作用生成长链活性分子。聚合反应中单体几乎全部消耗在这一过程中,并决定了生成的聚合物分子结构。由于单体上取代基的

4、电子效应和空间结构,聚合物活性链与单体主要是“头一尾”相连。链终止,是链反应中链载体消亡而不再生,从而导致链传播终止的过程。1.4不饱和聚酯胶黏剂的固化具有粘性的可流动性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发生自由基共聚反应,而生成性能稳定的体型结构的过程成为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1)引发体系。用于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的引发剂与自由基聚合用引发剂一样,一般为有机过氧化物。常用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环己酮等。它们在受热或其他活化剂的作用下,能够分解生成自由基,促使树脂固化。有机过氧化物的低温条件下分解速度

5、很慢,为了在常温条件下加速过氧化物的分解一般还加入还原剂,这样可使有机过氧化物的分鳃温度降低到室温以下。这样能促使引发剂降低引发温度的还原剂常称为促进剂,而引发剂一促进剂体系常称为引发体系。(2)固化过程。发生在线型聚酯树脂分子和交联剂分子之间的白·10·由基共聚反应,其反应机理同前述自由基共聚反应的机理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它具有多个双键的聚酯大分子和交联剂苯乙烯的双键之间发生的共聚,其最终结果,必然形成体型结构。一切具有活性的线型低聚物的固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但由于反应的机理和条件不同,其三个阶段所表现的特点

6、也不同。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是自由基共聚反应,因此具有连锁反应的性质,表现在三个阶段上,其时间间隔较短。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固化时无多余的小分子逸出,结构较为紧密,因此不饱和聚酯树脂具有最佳的室温接触型的工艺性能。1.5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生产工艺不饱和聚酯的生产工艺目前仍以问歇生产为主。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生产流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使二元酸与二元醇缩聚成为一种可熔、可溶的聚酯;第二步,将此聚酯溶于一种不饱和单体,并加入必要的阻聚剂,即得产品。其生产流程见图l。图1生产流程围2生产、研究及应用现状2.1应用现状不饱和聚酯树

7、脂是一种热固性树脂,具有高强度、比重小、耐磨、电绝缘性好,并且能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成型等许多优点,在工农业建设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大量的不饱和聚酯树脂是用于制造聚酯玻璃钢。由于其强度、光泽度、耐药品性和电绝缘性优良,也用作家具涂料和纸质塑料板的浸渍树脂。涂料、胶黏剂、铸塑、玻璃钢等行业。如涂装家具;纸张用胶黏剂;浇铸互感器;做聚酯腻子;制作化工耐腐蚀设备等。2.2发展方向笔者认为纸张用不饱和聚酯树脂胶黏剂的发展方向为改进树脂配方,减少苯乙烯的排放;开发使用低成本的原料如二聚环戊二烯;改进加工技术,提高自动化程度降

8、低排放;开发复合型材料拓展应用领域。参考文献[1]顾继友.胶黏剂与涂料[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2]吴良义,陈文斗.不饱和聚酯树脂国内研究进展及其国外背景II[J].热固性树脂,2008,23(01):33—38.[3]宋余波.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生产及应用[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1999,20(01):20—23.[4]周菊兴,董永祺.不饱和聚酯树脂一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