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109399
大小:1.87 MB
页数:1页
时间:2019-11-26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初探.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城市建设关于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初探戴霞江苏城建校建筑规划设计院摘要:在强化城市规划的管理过程中,将道路、陆地、建筑、按照道路、公建、建筑小区和工业企业等建设项目类型的不生态系统等对雨水的吸收、缓释和蓄渗水等作用最大化发挥,继而同,有针对性的选取海绵设施,合理组合,处理路面雨水、屋面雨高效率制约雨水的径流,达到顺其自然的渗透、积存与净化为主的水等。城市的发展形势,就是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化前3.2“海绵城市”建设制度保障性提,让自然与人工和谐统一,保证城市排水防涝的条件下,将雨水在城市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当中,城市排水防涝也纳入雨水区域的积存现象、渗透现象和净化最大限度完成,进而达
2、到雨水资年径流总量控制指标当中,其他道路、绿地、涉水等相关规划编制源的合理化与生态的保护原则。也需要频率一致,自然生态空间格局对于划定城市蓝线和生态红关键词:目标;要点线时也起到重要作用,需强化城市竖向空间设计,市建设、规划、水务、道路、园林、林业等行业管理部门与城市排涝规划与城市防洪1“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目标规划协调发展。主要是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引领城市建设,以生态、活力、安建筑小区雨水收集利用、渗透面积、调蓄容积等对于严格规划全的海绵建设塑造城市的新形象,促进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起到一定的有效作用,土地供应及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雨水文化的传承,继而实现“水生态良好、水安全保
3、障、水环境改善、水径流特征在城市开发建设前后基本一致。海绵城市相关联工程措景观优美、水文化丰富”的发展战略,构建完善的城市低影响开发施有效得以保障,离不开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及建设工程批复作系统、排水防涝系统、防洪潮系统,完善城市生态保护系统,建立手为明确审查内容。工程竣工验收报告中需明确说明指出市规划、段智能、制度完善、措施落实的管理体系,形成河道畅通、绿色柳土地、建设等行政有关部门给出的指导意见方针。合理保证海绵岸、人水和谐、生态适宜的绿色海绵城市为最终目标。城市建设加快发展。2“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要点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发展规划是国家均需注重开展建设,对2.1“海绵城市”规划建
4、设原则于我国水环境问题治理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各有关部门单位需全面贯彻和落实“均衡空间、优先节水、治理系统、两手发力”要步调一致,共同全力努力推进城市项目规划。海绵城市建设离的治水思路,秉承海绵城市建设为目标,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管不开各城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海绵城市建设需放在重中之重理和谐统一。的位置上,需及早完善相关工作,做好启动实施,对于整体性和系第一,规划统筹,兼顾远近。要对海绵城市的建设进行前期的统性在海绵城市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务必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规划与统筹、做到各个系统相互协调,在确保建设目标实现的前提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占据地域优势,合理选取技术措施、投以下,将
5、时序合理化,做到项目的实施评估与绩效考核的准确性,确资金保障、统筹合理规划,共同缓解水资源问题各城市必须发挥各保海绵城市的持续性建设。自发挥作用。第二,优先生态、注重安全。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提高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保障城市水安全。第三,因地制宜,科学化,合理化。充分结合海绵城市内湾、水系发达但生态条件不足、新建道路和公共建设施诸多条件,选用渗、蓄、滞、净、用、排各类设施组合,因地制宜展开建设。主要针对海绵城市地下水位高,地下水矿化度高,土壤下渗难度大,盐碱地分布广泛蒸发强烈,进行科学合理因地制宜改善。
6、第四,全面协调发展,综合提升。统筹城市基础设施,与道路、绿地、竖向、水系、景观、防洪等相关内容充分衔接。基于“海绵”理念,全面协调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海绵城市建设,实现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与协调。3“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谋划与制度保障3.1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谋划海绵城市建设按照源头、转输和末端全流程控制,采用蓄、渗、滞、净等多种设施的优化布局,有效降低径流量和径流污染负荷。设施建设不能与周围景观冲突,优先保障景观功能。在建设规划“海绵城市”规划中,源头控制设施新建区主要采用绿色屋顶和透水地面,建成区主要采用雨水桶和透水地面;转输参考文献:控制设施采用雨水花园、植草沟、
7、生物滞留带和下凹式绿地,新建[1]徐振强.海绵城市试点示范申报策略研究与能力建设建议地区和老城区,特别是非工业新建区,重点考虑下凹式绿地;末端[J].建设科技,2015(3):58~60.控制设施宜采用雨水塘和雨水湿地等小型调蓄设施。[2]王国荣,李正兆,张文中.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地块内雨水控制与利用应优先利用低洼地形,采用下凹式绿实践构想[J].山西建筑,2014,40(36):1~2.地、透水铺装等设施减少外排雨水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