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089515
大小:1.17 MB
页数:52页
时间:2020-01-14
《济南:针刺穴位脑功能成像.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籍针刺络穴的fMRI对中医表里关系的研究——以光明穴与蠡沟穴为例探讨胆经和肝经的表里关系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张东友有关理论概念穴位定义:穴位又称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临床的刺激点。腧穴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输注脏腑经络气血,沟通体表与体内脏腑的联系。穴位对疾病的诊断作用临床上腧穴有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作用。由于腧穴有沟通表里的作用,内在脏腑气血的病理变化可以反应于体表腧穴,相应的腧穴会出现压痛、酸楚、麻木、结节、肿胀、变色、丘疹、凹陷等反应。利用腧穴
2、的这些病理反应可以帮助诊断疾病。穴位对疾病的治疗作用腧穴更重要的作用是治疗疾病,通过针灸、推拿等刺激相应腧穴,可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气血,达到治病的目的。腧穴不仅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局部病证,而且能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证。穴位分类穴位可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穴三大类腧穴虽有分类,但它们之间又相互联系,构成了腧穴体系特定穴位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五腧穴: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五个重要经穴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重要
3、经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称为“原穴”,:络穴是由经脉分出络脉之处的特定穴。它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络穴十五络穴胆络光明肝蟊沟心络通里掌后搜大肠偏历肺列缺胃络丰隆胫外溜包络三焦内外关(注)肾络大钟踵上参膀胱络在飞扬穴小肠支正臂中观脾有二络独为异公孙大包两穴寄奇经络穴有二名督脉长强任尾翳注:心包络的络穴是内关,三焦的络穴是外关。络穴的功能十二经脉的络穴,有沟通表里经脉和治疗表病及里、里病及表,或表里两经同病的见证任脉督脉及脾之大络有通调躯干前、后、侧部营卫气血和治疗胸腹、背腰及胁肋部病症的作用。
4、络穴与表里关系表里关系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也是经络学说的主要组成部分络穴为经脉的穴位之一是沟通表里经的重要穴位“肝与胆相表里”是表里关系之一,所属肝的足厥阴肝经与所属胆的足少阳胆经即是互为表里的经脉。立题依据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蠡沟穴(肝经的络穴)光明穴(胆经的络穴)从肝经发出走向胆经从胆经发出走向肝经立题依据立题依据穴位的针刺效应与大脑特定皮层的功能有关。针刺效应脑功能变化效应器官大脑是穴位和靶器官之间发生效应的枢纽功能可视化技术——功能成像——是揭示中医奥秘的有力武器。立题依据蠡沟穴(肝经的络穴)光明
5、穴(胆经的络穴)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络穴是沟通表里经枢纽针刺肝经络穴针刺胆经络穴共同激活脑区?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利用磁共振脑功能成像(fMRI)技术观察蠡沟穴(肝经的络穴)和光明穴(胆经的络穴)针刺后脑功能激活区,探讨经脉的表里关系。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34例健康志愿者均为湖北中医药大学在校研究生,男性20例,女性14例,无任何精神、神经、外伤病史,不嗜烟、酒、茶、咖啡等,均为右利手。研究方法分组:34例志愿者平均分为两组针刺光明穴,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22~28岁,平均年龄25±1.4岁;
6、体重52~75公斤,平均体重62.6±8.9公斤;针刺蠡沟穴,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22~28岁,平均年龄25±1.4岁;体重52~75公斤,平均体重62.6±8.9公斤。所有受试者在实验前已被告知实验的目的、内容及方法。二、实验设备:通用电气公司3.0TGEsignaHDXTMRI系统和标准头部线圈。研究方法采用组块设计方法(BLOCK-DESIGN)S1R1S1R1S1R1S1R1S1R1S1(S1:刺激期,30s。R1:静息期,30s。)研究方法扫描参数功能相:GRE-EPI,TR3000ms
7、,TE40ms,FA90°一次扫描6’24”解剖相:3DT1FSPGR,层厚1.2mm一次扫描4’41”针刺方案针灸针:建卫士牌不锈钢针灸针,32#1.5寸(长25mm,直径0.25mm)针刺方法:S1r2r2r2r2r2r2(r1:无刺激,24s。s1:刺激期,30s。r2:静息期,30s。)研究方法r1s1s1s1s1s1s1研究方法数据后处理SPM数据纳入:头部三维平移小于1.5mm三维转动小于1.5°统计方法:t检验个体、组内分析:单样本t检验p<0.05,阈值>10组间分析:双样本t检验p<0
8、.05,阈值>10研究方法Phase1Phase2Phase3运行过程对健康志愿者进行无针刺、静息态的BOLD扫描进行针刺任务时行BOLD扫描针刺右侧光明穴(或蠡沟穴),30-30s研究方法结果研究结果光明穴针刺前(静息态BOLD扫描)无任何激活脑区针刺后激活右侧前扣带回、旁扣带回、额叶的额上回、额中回、中央前回、顶叶的中央后回、缘上回及顶下小叶,左侧前扣带回、旁扣带回、额叶的额上回、额中回、枕叶的枕中回、距状裂周围皮质负激活双侧后扣带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