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影响软科学研究课题评价的人为因素.pdf

探析影响软科学研究课题评价的人为因素.pdf

ID:48084846

大小:187.61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22

探析影响软科学研究课题评价的人为因素.pdf_第1页
探析影响软科学研究课题评价的人为因素.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探析影响软科学研究课题评价的人为因素.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析影响软科学研究课题评价的人为因素口郑莉1张霞1刘东维z(1.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山东青岛266071;2.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发展研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o),摘要:概述了软科学研究课题评价中种种人为因素产生的客观必然性,包括质量的客观差异和评审人的偏见,认为目前流行的评审制度并非完美确很必要,关键是如何不断改进评审程序,逐步完善评审机制·:关键谲:软科学研究评价评价方法人为因素‰^t^\⋯,、tf‘’l

2、发展战略研究属软科学研究范畴。对这类研究课题(或丌题报告,简称研究报告)的评价,不同的评价人,其出发的角度也不同。近年来,试图事先给定一个集多种评价指标于一体的体系框架

3、,即将评价人的多种维度和视角囿于统一的评价规则内进行整合,在尽量避免人为凶素可能诱发的种种偏见的前提下,从结果l体现出一定可比性的评价意见来,以保证通过评价的软科学研究课题具备高标准的质量和可靠性。然而,导致评价中人为因素产生的原凶是多种多样的,不大可能期望一种同一的规范渗入到不同的认识结构中.特别是其中相当一些因素在目前通行的评审制度下带有不可克服的客观必然性。一项软科学研究课题完成后,其技术报告通常要送请至少由7名同行业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或称鉴定委员会)进行评审,形式包括书面评审和会议评审。根据评审会议或评审人反馈州来的不同意见.组织者进行综合后提出较为公正、合理的评价结论。多人

4、评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粗枝大叶或带有偏见性的意见而造成作出过高或过低评价结论的可能性。要使每一位评审人都客观、独立地作出判断,目前实行的通信评审即书面评审是一种较好的方式,而较多采用的召集评审人开会的方式,容易产生使评审人意见相互左右的情况,特别是目前几乎所有的评审会议在课题研究人员均不回避的情况下进行,要使每一位评审人直抒己见尤其是提出批评性意见简直是不可能的事。由课题经费做预算向每一位评审人支出评审费,客观上助长了那些有利于评审通过的意见的提出。即使提出些批评意见,多数仅局限于文字的修缮、个别数据的再核实或是某些建议的重新措辞.很少涉及到实质问题。一种普遍的做法正在软科学研究课题评

5、审中流行,即事先安排好评价结论的主要观点。比如是否达到了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是否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值得肯定的突破,是否填补了空白⋯⋯。类似这些举足轻重的意见,只须授意某位评审人给以“关注”,写入最终结论便是“水到渠成’:艺事了。逐渐形成这种趋向的一个实在的动因.是研究人员技术职务与工资晋升的需要。具备各类科技奖励是晋升的基础,奖励的类别和等级又直接取决于所完成的科研成果的学术水平、应用价值和效益。后两项内容的证明是相对灵活的,唯独学术水平一项却是在成果被评审时由诸位评审人确定的。一般情况下,学术水平的界定被认为是严肃的事情,一经确定后还没有更改的先例。成果所达到的水平往往成为研究人员追求的

6、首选目标,特别是对软科学研究一类课题来说,在水平等级的评定缺乏硬性评价指标时,评审人的个人意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而当评审人与被评审对象业务上有一定的关联、或个人交往甚厚,或其他因素牵涉其内时,双方不同的利益需求极易导致不负责任的意见的产生,对此目前还没有更好的约束机制。另一方面,评审人的确定尚未形成“让贤’带【制。很多情况F,评审人的选定过份看蕈其资历、知名度和技术职称的高低,这种选择标准恰恰晟容易埋没完全能够胜任评审工作的较年青的杰出人才。事实上,评审人如果认为自己不能作出客观而有见地的评价.或者被评价课题的内容与自己的兴趣所在有利害冲突。就应该“让贤”。譬如说,某学者正在从事同一题目

7、的研究,从而有可能被视为被评价人的竞争对手,而再去评价该课题就是不道德的。特别是对开题报告的评审。选一位也准备开展同~项研究的学者做评审人,更是要注意避免的。曾有两位美国学者在谈到“研究论文(报告)的同行评审”制度时称之为先天性的不公正Ⅲ。他们将评审过程喻为朝黑夜开枪,能否击中目标全凭运气,结果取决于机遇而不是技术。另一位美国学者认为,同行评审无一定之规是不可靠的,凼为评审人对研究报告的好坏没有统。一的看法。不同的评审人有不同的认识论、方法论以及兴趣爱好。最终集中的评审意见相差甚远,以至一篇撤告的命运可以决定于评审人的人选而小是报告本身的质量。事实证明评审人本人的理论见解影响着他们的判断

8、,他可以阂这篇报告论证了他原本赞同的观点而褒扬之至。反之则倍加挑剔冈。显然,美国学者分析的上述现象在我国软科学研究课题评价中也是存在的。采取评审人匿名的方式,即组织者不剧被评审对象公开评审人的姓名在同行评审中也使用过,其公认的有效之处是评审人因自己的姓名被保密而免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干扰,从而作出诚实的判断。但这种方法操作难度较大,很多情况下评审人的姓名是保不住密的,近年来流行的做法足由评审组织者和被评价对象共同协商确定评审人选,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