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的观点看道德和社会学习.ppt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道德和社会学习.ppt

ID:48078648

大小:619.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5-07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道德和社会学习.ppt_第1页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道德和社会学习.ppt_第2页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道德和社会学习.ppt_第3页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道德和社会学习.ppt_第4页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道德和社会学习.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道德和社会学习.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心理学的观点看 道德和社会学习浙江大学心理系教授曹立人博士一、德育是人类最重要的教育二、德育的特殊性三、德育模式四、心理学的德育理念五、现行学校德育和社会课程的状况六、做好德育工作的心理学思路几点建议一、德育是人类最重要的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资源。从孔子时代到今天,德育一直被关注的话题。道德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现象,它浸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道德教育它不仅仅是教育领域或者伦理道德领域的一个单方面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为着

2、人的发展,道德教育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概括地说,有四点:1.公民的日常行为表现体现了一个民族、国家的文明程度2.公民的道德水平决定了社会的稳定程度3.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4.人类的思想品德发展决定人类的最终命运二、德育的特殊性智育:知不知、懂不懂技能:会不会、熟练不熟练美育:能否发现、欣赏、创造德育:信不信、愿不愿、喜欢不喜欢德育重行不重言,“道德的知识”不等于“关于道德的知识”。三、德育模式1、“生命”德育模式2、“心理体认”德育模式3、关怀式德育模式4、自由德育模式1.生命德育模

3、式:德育是学校的根本性教育,是关于人的生命的教育。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回归生命,是当代德育深入现代本质的必然要求。1、坚持生长性、促进德育目标的反思和建构2、坚持生化性、重视德育内容的整合和选择3、坚持主体性、促发德育方法的优化和创新4、坚持生成性、追求德育评价的有效和激励2.心理体认德育模式,即个体自觉规范道德行为和思想品德形成的心理基础,是一种以体验为核心的,道德认知、规范认同、情感体验、实践体悟的知情行合一的,心理上多种水平的有机整合。在学校道德教育工作中,应该使学生形成和发展应有的道德认知、道德

4、情感和道德价值取向,但还必须要求学生把他们习得的道德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见之于行动,真正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通过行为的实践锻炼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高尚的道德行为习惯。3.关怀式德育模式:注重实践、尊重学生的生命与感受、强调师生关系以及教师以身作则的道德意义。认为道德教育者应该认识到自己同时也是道德学习者。这样的角色认知有助于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培育以及道德教育与道德学习的和谐统一;也有助于教师在学生的道德学习中自觉地扮演平等的指导者、组织者、同行者的角色,并警惕言多行少的道德教育、单方面的“导善”教

5、育和以权威自居的“关怀”。4.自由德育模式:学生享有按照自己的道德判断、选择自己的道德行动、选择自己的生活理想、实现自己的道德价值、创造自己的美善生活的自由。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学校都不能对学生灌输道德价值观,都不能强制性地迫使学生遵循或者服从既定的道德原则,不能把一定的道德行为的范式、道德理想、道德榜样强加给学生。道德自由是个人形成卓越的人格品质和德性的基本条件。同时,道德自由要求教育不能以任何理由对学生进行道德监督、道德惩罚、人格怀疑和品质比较,不能以任何理由强制学生执行道德行动。1、“我你”德育

6、模式道德结构德育模式生活德育模式情感德育模式1.我-你德育模式有学者认为,当前道德状况的恶劣,在于越来越多的“我”信守“他社会”式行动模式和道德评价模式,使我的道德不在场,由此形成我对道德的不作为,这种不作为行为本质上是我对我之存在故乡和生存家园的放逐。改变这种道德状况的有效途径是重建我的道德,使我重返以“我你”为原始存在结构的差异关系世界,重建以我与自然、我与人、我与精神实体在三维向度的生存家园。我的道德作为所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我所不欲勿施于你,我之所欲亦施于你;我欲立而立你,我欲达而达你。2.道

7、德结构德育模式:应当包括底线伦理、共同信念和终极关怀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得到普遍承认的底线伦理处于基础地位,经过民主商谈达成的共同信念处于中心地位,源远流长、开放常新的各种终极关怀则处于反思地位。为确立这三种要素之间的合理关系,社会民众在普遍遵守底线伦理的基础上,应该努力在社会的共同信念上形成尽可能广泛的一致,并同时积极促进各自终极关怀之间的相互激荡,以实现终极关怀对底线伦理的深层支撑和对共同信念的超越反思。3.生活德育模式: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

8、教育思想。德育本应源于社会生活,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应是建构德育大厦的基石。道德教育只有与生活完全融为一体,才具有无限生命力。德育理念应以人为本,以生活为基础;德育的目标应以培养“圣人”走向培养现实人,从单一目标转移向多层次目标;德育的内容应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突出“生活”性;德育的过程应突出道德体验,通过生活体验理解社会道德要求;德育评价应体现规范化与特色化,以促进大众发展。公民道德教育是以公民社会道德要求为取向的教育形态,传统的公民道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