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062652
大小:1.33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5-06
《犬的行为原理第三章.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一、感觉机能1、外感受器(1)皮肤感受器:冷、热、触、痛、振动感觉2、距离感受器:视觉、听觉、3、本体感受器:肌肉---肌梭、筋腱---高氏器、内耳---前庭器4、内感受器(1)痛感受器A:痛觉特点:不要求特殊刺激;缺乏适应性。B:痛觉分类:①刺痛,又称快痛或第1痛。感觉鲜明,定位明确,感觉迅速产生又迅速消失,引起较弱的情绪变化。②灼痛,又称慢痛或第2痛。它表现为:痛觉缓慢地加剧,呈烧灼感,定位较差,持续时间较久,感觉难以忍受,常伴有较强的情绪反应。③内脏痛和躯体深部痛,多半是酸痛、胀痛、绞痛等。有时很难描述,感觉
2、定位很差,可引起强的情绪变化和内脏、躯体反应,如恶心等。(2)温度感受器(一)外周温度感受器:分为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两种。腹腔内脏的温度感受器,可称为深部温度感受器,它能感受内脏温度的变化,然后传到体温调节中枢。(二)中枢温度感受器: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都有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在温度上升时冲动发放频率增加者,称温敏神经元;在温度下降时冲动发放频率增加者,称冷敏神经元。在下丘脑前部和视前区温敏神经元数目较多,网状脑干结构中则主要是冷敏神经元,但两种神经元往往同时存在。(3)压感受器--------颈动脉窦、压力、呕吐反射(
3、4)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味觉、嗅觉颈动脉窦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其管壁的外膜下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末梢膨大,在电镜下呈若干层的椭圆形结构,一般称为压力感受器,与血压调节功能有关。压力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管壁的机械牵张。如动脉血压升高,动脉管壁被扩张至一定程度时,感觉神经末梢兴奋而发放神经冲动。在一定范围内(动脉血压60~18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0.133千帕),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频率与动脉管壁的扩张程度成正比,即动脉血压愈高,动脉管壁被扩张的程度也愈高,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频率也愈高,所以从感受器的性
4、质,它是血管壁牵张感受器。压力感受器对搏动性的压力变化比非搏动性的压力变化更敏感,此特点与正常机体内动脉血压的搏动性特点是相适应的。在主动脉弓、胸部升主动脉及颈总动脉等的管壁中都有压力感受器,在颈动脉窦管壁内的称为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sinus-baroreceptor)。颈动脉体carotidbody颈动脉体是一个细小的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粉红色组织,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后方,借结缔组织连于动脉壁上,大小不一,平均直径约3.5mm,平均体积为6×4×2mm左右,其血供主要来自颈外动脉,血液通过咽后和舌静脉回流。颈动脉化学感受器不是感受
5、动脉血血氧含量的下降而是感受所处环境氧分压的下降颈动脉体是人体内最大的副神经节,为外周呼吸感受器,可反射性引起呼吸加快、加深。(二)犬感受器的生理特征1.感受适宜的刺激2.感受器的阈值----------强度阈值、阈强度时间阈值、面积阈值、辨别阈3.感受器的换能作用。(1)只发生于感受膜(2)不传播(3)梯度性(4)持续作用电位减小(5)无潜伏期(6)不受局部麻醉影响。4.感受器的适应。(1)机理(2)不同感觉的差异5.感受器的反馈调节和信息的相互作用。巴甫洛夫的分析器学说:是接受外界刺激并加以分析综合的机能装置。由三部分组成:外周感
6、受部分:分布:各种感受器如:耳眼鼻舌皮肤本体内脏等机能:将刺激能量转化为神经兴奋,并进行最简单而粗略的分析综合。传导部分:分布:包括传导兴奋的神经细胞和皮层以下的低级神经中枢。机能:能将外围感受部分传来的兴奋传向大脑皮层的相应部位,对简单的非条件刺激进行分析综合。大脑皮层部分:是分析器主要和决定的高级部分二中枢的作用体内外信息----感受器----神经传递----神经中枢系统(一)从神经冲动传导功能看:(二)从大脑的结构看1、大脑皮层具有对刺激进行高度分析综合的机能,特别是犬的后天学习和经验行为。2、皮层下部脑的各级中枢主要机能:三、
7、内分泌系统与行为内分泌系统的信息传递者是内分泌细胞产生的高效能有机物质(激素),其经过体液传送到其他细胞后,发挥刺激或抑制作用以调节靶细胞的机能。(一)内分泌的作用途径:感觉系统、神经系统、效应器(二)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的联系。1、通过神经系统感知外界变化。2、从进化过程看,内分泌活动只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主导调节下,才能更有效、更适应生存。第五节神经系统的活动过程一、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一)兴奋增强有机体整体或部分,由不活动变为活动,或从较少活动,较弱活动变成较多,或较强的活动时,表明相应的中枢产生了兴奋增强的过程。(二)抑制增强整
8、体或部分从活动状态变为不活动状态,从活动较多,较强变为较少、较弱,表明相应中枢产生了抑制增强过程。二、兴奋和抑制的活动特征(一)中枢兴奋过程的特征1、单向传递2、中枢延搁反射时:刺激作用于感受器起至效应器开始出现反射活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