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9734-1999喷油泵试验台技术条件.pdf

JBT9734-1999喷油泵试验台技术条件.pdf

ID:48050790

大小:170.5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21

JBT9734-1999喷油泵试验台技术条件.pdf_第1页
JBT9734-1999喷油泵试验台技术条件.pdf_第2页
JBT9734-1999喷油泵试验台技术条件.pdf_第3页
JBT9734-1999喷油泵试验台技术条件.pdf_第4页
JBT9734-1999喷油泵试验台技术条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JBT9734-1999喷油泵试验台技术条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43.060.40J94JB/T9734-1999ISO4008–1∶1980neqISO4008–2∶1983喷油泵试验台技术条件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fuelinjectionpumptestbench1999-09-17发布2000-01-01实施国家机械工业局发布JB/T9734-1999前言本标准非等效采用ISO4008–1∶1980《道路车辆喷油泵试验第一部分:动态条件》及ISO4008–2∶1983《道路车辆喷油泵试验第二部分:静态条件》。本标准

2、与ISO4008–1∶1980及ISO4008–2∶1983相比,未列入试验方法的内容。试验方法在GB/T14096—1993《喷油泵试验台试验方法》中具体规定。本标准是对ZBJ94016—90《喷油泵试验台技术条件》的修订。本标准与ZBJ94016—90相比,主要技术内容改变如下:——在范围中增加了“本标准适用于油泵油嘴维修站在用的喷油泵试验台”。——在4.2.1“在稳定负荷下的转速波动”中,增加了维修站在用喷油泵试验台的单独要求。+0.23——表1中,喷油嘴开启压力由18MPa改为17.2,

3、标定点每缸循环供油量(mm)改为标定点03每缸200次供油量(cm)。——按照实际需要取消了原标准中4.2.5和4.2.6即联轴节的刚度与喷油泵安装的稳定性两项不可检项目。因为其对试验台的影响可通过其它几项动态性能的检测来控制。如联轴节的刚度可通过对角位移的检测来保证。——取消了原标准中4.2.11“试验台制造厂应提供的曲线”。因为此条在实际使用中可以由原标准中4.2.12“试验台制造厂提供试验台主要参数和基本数据”来代替。——根据ISO4008–1和形位公差定义及检测规则的标准,重新编写了喷油

4、泵试验台对中性的技术要求条文。——根据使用要求,重新编写了关于试验台转速降的规定条文。——为与GB/T5770—1997中3.8、3.9相一致,将原标准中“同一台试验台上的喷油器总成的油量不均匀率δ为±0.5%”改为本标准4.3.14“同一台试验台上的标准喷油器总成的油量不均匀率δ≤2%”,并加上“维修站在用喷油泵试验台δ≤4%”。计算的公式改为:2(Q-Q)maxmind=´100%Q+Qmaxmin——取消原标准4.9中的“机械离心式……不低于1级。”——根据实际使用要求,增加了试验台重复精

5、度的规定。——根据GB/T1.3—1997的要求,增加了检验规则的条文。——增加了运输要求的条文。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ZBJ94016—90。本标准由油泵油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泰安试验设备厂、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严漾子、徐年宝、黄春霞、朱锡芬。本标准于1980年以NJ198—80首次发布,于1990年修订为ZBJ94016—90。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T9734-1999neqISO4008–1∶1980ISO4008–2∶1983喷油泵试

6、验台技术条件代替ZBJ94016—90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fuelinjectionpumptestbench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喷油泵试验台(以下简称试验台)的术语、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中、高速柴油机配套的喷油泵总成进行常规校验用的喷油泵试验台以及油泵油嘴维修站在用的喷油泵试验台。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

7、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252—1994轻柴油GB/T2828—1987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T8029—1987柴油机喷油泵校泵油GB/T14096—1993喷油泵试验台试验方法JB/T8121—1999柴油机喷油泵试验台用高压油管组件JB/T9733—1999标准喷油泵技术条件JB/T9735—1999喷油泵试验台用标准喷油器总成技术条件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角位移angularcreep在扭转应力下两个相互作用零件间在角度方向产生的有限位移。3.

8、2侧隙backlash两个相互作用零件间角度方向间隙。3.3联轴器安装面couplingmountingface用以连接联轴器的驱动轴(或转盘的突出部分)的表面。3.4联轴器输出驱动面couplingoutputdrivingface赤脚(或被动轴上的接合器)接合的联轴器表面。3.5联轴器刚度couplingstiffness联轴器安装面和联轴器输出驱动面之间的扭转刚度。3.6驱动轴driveshaft把转盘连接到联轴节安装面的部件。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09-17批准2000-01-01实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