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发展史.pdf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发展史.pdf

ID:48044150

大小:1.29 MB

页数:1页

时间:2019-09-1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发展史.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发展史.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施工技术KEJI科技板块主持:祝元志工况期的温度为负值,说明第一工况期腹板测点8还未的温度应力很小,因为顶板很薄,温度低,温度约束弱,浇筑产生水化热,这时的温度不具有实际意义,只是延所以温度应力值小。伸值。图9为底板浇筑过程的温度应力引起的塑性变形。分图7为底板测点11浇筑过程的温度分布。分析图7表析图9表明:底板中部(墩顶处),有与散热状况差,造成底明:底板测点11是在第一工况期浇筑的,浇筑完后随着板温度高,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同时底板的早期强度很时间的延伸,其水化热温度不断升高,浇筑完2天半内低,温度应力所产生的应变超出早期强度所能承受的应温度急剧升高,2天半水

2、化热温度最高,此后温度曲线比变,所以导致较大的塑性变形。较平缓。五、结论(一)预应力箱梁0号、1号块在浇筑过程中,一次性浇筑量较大,在腹板与底板、腹板与顶板、腹板与横隔板相交处混凝土产生大量水化热,导致浇筑温度很高。并向表面依次降低,并且箱梁大体积混凝土中心向表面温度剃度越来越大。图8顶板1、12、16浇筑图9底板浇筑过程中(二)温度场的分布随边界条件的变化呈规律性的过程的应力分布温度应力引起的塑变变化,边界条件相同时,温度场存在着对称性,边界条图8为顶板测点1、12、16浇筑过程的温度分布。分件不同时,温度场存在着非对称性。析图8表明:顶板是在第二工况期浇筑的,所

3、以图中第一(三)预应力箱梁0号块底板在温度应力的作用下,工况期的温度应力为接近零值,这时的温度不具有实际会产生相对较大的塑性变形,需要在施工浇筑时,注意进意义,说明第一工况期腹板测点1、12、16还未浇筑产生行温度控制,避免产生裂缝。水化热,形成温度应力,顶板在第二工况浇筑完后产生(作者单位:中铁十一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科技百叶窗※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发展史1866年美国工程师杰克逊(P·H·Jackson)及在更大范围发展作出了贡献。1888年德国的道克林(C·E·W·Dochring)首先把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钢材的紧缺,预应力混应力用于混凝土结构,但这些最初

4、的运用并不成功,低凝土结构大量代替钢结构以修复战争破坏的结构,于值的预应力很快在混凝土徐变和收缩后而丧失。是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1950年成立的预应力混凝土技术进入实用阶段,归功于法国工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FIP)更是极力促进预应力混程师弗莱西奈(E·Freyssinet),他在对混凝土和钢凝土技术的发展。近30年来,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土材性能进行大量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于1928年指出建结构的各个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了预应力混凝土必须采用高强钢材和高强混凝土。此我国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在20世纪50年代发展论断是预应力混凝土在理论上的关键性突破。1

5、938年起来的。最初试用于预应力钢弦混凝土轨枕,之后预德国的霍友(E·Hoyer)研究成功了不靠专用锚具传应力混凝土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预应力混凝土技力的先张法预应力工艺,为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工厂化术在桥梁工程中发展最快,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生产提供了简单可靠的方法;1939年E·Freyssinet创我国修建的各类大桥几乎全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近年制的锥形锚具及双作用千斤顶,1940年比利时的麦尼来,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桥梁以外的土建结构中也得到尔(G·Magnel)研制的麦式锲形锚具,为后张预应了迅速发展,一个发生在我国土建结构领域内的变革已力混凝土提供了

6、切实可行的生产工艺,为预应力技术经到来。(李国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