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张可伦.ppt

《荷塘月色》张可伦.ppt

ID:48040191

大小:216.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1-14

《荷塘月色》张可伦.ppt_第1页
《荷塘月色》张可伦.ppt_第2页
《荷塘月色》张可伦.ppt_第3页
《荷塘月色》张可伦.ppt_第4页
《荷塘月色》张可伦.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荷塘月色》张可伦.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荷塘月色朱自清第一课时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有《朱自清全集》。初读课文,筛选信息1、播放录音(或教师朗读)初步感悟。2、学生边听边思考如何划分层次,并归纳大意。3、请学生写下对作者情感的初步感受。明确

2、:全文分三部分:一、(1):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点明题旨)二、(2—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主体)三、(7—10):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偏重抒情)。揣摩关键语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1.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感情基谓的语句。明确:“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2.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和在文中的作用,讨论。明确:这是社会现实的剧烈动荡在作者心中激起的波澜,此句称“文眼”,放在篇首,如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调。3.问:从哪些语句中,还可出了解到萦绕于作者内心的思绪?学生交流:(1)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

3、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2)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3)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4)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提示方法:联系背景、文眼、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学生讨论,交流)4.体察文中景物描写的感情色彩。(1)概括文中所写景物。(2)分析景物描写中寄寓的思想感情。5.总结文中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1)问:通过上述分析看出:作者喜悦与忧愁相伴,那么这种感情是浓是淡呢?(2)学生归纳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板

4、书)“不宁静”→ 欲求排遣,淡淡的哀愁→ 观荷塘月色,获得淡淡的喜悦→ 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感慨→惦念江南,欲超脱不得。诵读感受1、作者不仅通过文字完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还出色地描写了美丽的荷塘,大家看看在文章中的哪几个段落是描摹荷塘最集中,也是最成功的?明确:第4、5、6自然段2、请同学们集体诵读课文第4、5、6段。(请在诵读的过程中带上我们对作者情感的分析的结果,进一步去体味和把握景物中的情和情感中的景物描写。)课堂小结所谓“意境”,指的是外界的人事景物(客观)与人的思想感情(主观)相

5、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境界。这种天人合一、情景交融越是天衣无缝、水乳交融,散文就越具有美感。《荷塘月色》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它具有一种意境美。作业设计背诵第四、第五、第六段。荷塘月色朱自清第二课时合作探究1、师生共同解析第四段,看作者是怎样从多角度来描摹荷塘美景的?2、学生自己阅读第五段,合作讨论作者在这里是如何描写月色的。3、第五段“酣眠”“小睡”各指什么?有无深层含义?4、课文第五段,写月光用“泻”不用“照”“铺”,其好处是什么?分析鉴赏1、作者为什么会由光和影联想到名曲,其中使

6、用了什么样的修辞?2、指导学生理解“通感”的特点及其作用。3、文章描写荷塘,除了运用通感的修辞之外,还使用了那些有代表性的写作手法?通感的定义通感:就是人的各种感觉之间的交流、沟通、转移。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写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歌声一样动人心怀,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有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这也是通感,把嗅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就是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A、本体——花香(嗅觉)喻体——渺茫的歌声(听觉)B、作用:把

7、花香的特点写清了,生动形象。C.相似点:立于微风中嗅馨香(时有时无)——听远处高楼传来的歌声(时断时续)规律总结文章最后两段中,作者提到了江南,即自己的家乡以及与家乡有关的诗词。这样写跟上文有什么联系呢?诗词在这里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课堂小结这篇作品获得人们特别赞赏的原因,就在于它写景特别工细。朱自清在表现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这两个组成部分的时候,还进一步作更精细的分解剖析,把这两个部分再分解剖析成许多更小的部分,然后逐一描写并且从景物观赏者的视觉、嗅觉、听觉,以及景物的静态、动态等角度

8、,写出它们的种种性状,从而把景物表现得格外细腻。作业设计散文的语言美就要表现在语言的“生活化与艺术化的统一”上。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除“亭亭”一词外,都是口语,“叶子出水很高”是“写实”的一笔,不需修饰已经达到“准确”了,但作者不满足“摹形”,他要传荷叶之“神”,于是抓荷叶的状态特征以裙作比,“亭亭”二字便成了点睛之笔,一位临风起舞的窈窕淑女的美姿出现了,那展开旋动的裙与硕大舒展的荷叶融合为一体,荷叶的动态美便跃然纸上,心形兼备。请同学们也找这样的例句进行欣赏,并写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