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036517
大小:2.65 MB
页数:25页
时间:2020-01-11
《父母大讲堂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欢迎各位家长的到来!沟通·交流·协作初一(4)班家长会家长会――“爱”的奉献爱孩子的一切,不止是成绩!你对孩子了解多少?1.孩子的三个朋友都有谁?她(他)遇到问题都是和谁倾诉?2.孩子最喜欢的三本书有哪些?3.孩子的三个兴趣爱好是什么?4.有问题孩子愿意和你交流吗?为什么?自己的孩子知多少5、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家长、朋友、师长、指责者还是?6、对孩子的老师你了解吗?每位的性格如何?孩子最喜欢哪位老师?7、当孩子成绩退步时,你的反应如何?8、当孩子进步时,你会及时表扬吗?9、你觉得你对孩子了解吗?了解到什么程度?自
2、己的孩子知多少为了加强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相互交流一下学生在校及在家的情况,以便老师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家长能够更好教育自己的子女做人与成材。召开这次家长会的目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家长的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心理等各种变化,及时引导并加以疏导。(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也是贯穿一生的学校,好家庭就是一所好学校,好妈妈是好老师,好爸爸是好校长!平时家长应注意的问题1、周五回家比较迟2、受伤回家,或者情绪变化比较大。3、超消费要及时询问。4、同学
3、交往超出友谊。5、成绩突然直线下降。6、穿奇装异服,爱好打扮,沉默寡言。7、老是玩电脑游戏,沉迷游戏。1、控制好学生的业余时间(尤其是上网,看电视的时间,还有个别同学晚上比较迟才休息)2、严格控制孩子的零花钱4、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5、加强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 联系。建议:3、多关心自己孩子的平时成绩和各方面表现。6.熟悉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熟悉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这有利于加强家庭与学校教育一致性、提高教育效果的一种良好形式,以更好地加强对孩子的教育,避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协调性。手机问题
4、,(严禁带到学校)垃圾食品问题,零花钱过多如何去解决初中生出现的问题?家庭与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家长与老师必须高度配合!一、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材施教,制定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不过不可一味的表扬与宠爱,这样有时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好事。(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只有老师能堂堂正正的站在课堂上,这个社会上的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长)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写过一篇刷屏文章《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孩子毕竟不是成人,还必须管教、必须惩戒。我们要教育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有了管教,方知敬畏;有了敬畏,方知底线;有了底线,防止对错。小
5、错就管,才能大错不犯,让老师管孩子,是对孩子最大的责任和保护。教育不是放纵,适度的惩戒才会让教育真正变得有力量。“一片无情竹,不打书不读,父母若爱你,不必送来读”二、尽量表扬孩子,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会肯去学习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觉到他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进步,哪怕是改正一个缺点。在赞扬和表扬氛围中成长的孩子会更优秀。帮助、鼓励、监督,而不是讽刺、挖苦、逼迫孩子。三、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实际进步程度,家长要多询问孩子最近学习了什么掌握得如何等。四、经常给孩子制订几个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使孩子感觉到能够做到,树立孩子自信心,从而
6、有利于孩子发挥出潜能。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永远不要对孩子丧失信心,“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成绩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只要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学到有用的知识,那他就是成功的。五、刺激孩子的学习欲望,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让孩子练习。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让学生学会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尽到自己的那份责任。六、孩子面前做表率,做孩子的榜样七、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老师,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老师。八、订下家庭学习规矩,并且自始至终执行,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息习惯。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自
7、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自卑;如果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感激;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忧虑;如果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自爱。孩子的进步是我们共同的心愿!1、您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2、孩子面对挫折时,您如何引导?3、孩子的自制力差,您会怎么做?4、您有没有经常和孩子沟通?5、孩子不会合理安排时间,您怎么办?6、您如何看待孩子的分数?7、给孩子零用钱弊多还是利多?8、您重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吗?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法!——摘录<<专家建议>>1.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作为成熟的父母,应当是善于与孩子沟通的,
8、即善于发现孩子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当孩子做出一些成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时,父母不是当即质问或训斥,而是平心静气地思考一下:孩子的行为是否有合理性?如果缺乏合理性又是为什么?经过这样的思考,父母则容易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恰恰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