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018938
大小:128.93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1-18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知识(一).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知识�一�1�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这种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培养。2�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一是职业针对性�这是其本质属性�二是大众性�三是产业性�四是社会性。3�职业教育之本是什么�职业教育以人为本�就业是民生之本�因此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4�以服务为宗旨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
2、宗旨。5�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核心与难点�重点是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6�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是什么�“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7�要营造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应如何转变观念��1�转变人才观念�把劳动技能型人才作为宝贵的人才来对待��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树立劳动光荣的道德风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技术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鼓励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3�
3、树立先进典型�大力表彰职业教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宣传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视劳动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8、职业教育的“三个转变”和“两个加强”是什么�“三个转变”是转变办学思想、转变办学机制和转变办学模式�“两个加强”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9�如何认识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作用�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
4、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0�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什么�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11�高职教育对教师有何要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教师也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专业
5、课教师要深入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积极参与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12�高等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什么�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13�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是什么�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所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臵�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14�高等职业院校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
6、么�毕业生是否受到社会欢迎�是否有较高的就业率。15�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臵有什么要求�专业设臵要有行业、社会背景和人才需要调查预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市场要求。16�高等职业院校要如何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1�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臵专业��2�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臵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17�“十一五”期间�国家将
7、如何加快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改革与建设��1�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优先支持在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凸显以及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的专业点��2�鼓励地方和学校共同努力�形成国家、地方�省级�、学校三级重点专业建设体系�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3�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4�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18�高等职业院校应如何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1�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
8、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2�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9�“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如何加快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1�启动1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地方和学校加强课程建设��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3�重点建设好3000种左右国家规划教材�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4�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