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河面1区沙三上特高含水期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pdf

八面河面1区沙三上特高含水期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pdf

ID:48009698

大小:621.7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1-13

八面河面1区沙三上特高含水期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pdf_第1页
八面河面1区沙三上特高含水期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pdf_第2页
八面河面1区沙三上特高含水期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pdf_第3页
八面河面1区沙三上特高含水期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pdf_第4页
八面河面1区沙三上特高含水期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面河面1区沙三上特高含水期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22卷第2期江汉石油科技V01.22No.22012年6月JIANGHANPETR0LEUMSCIENCEANDTECHNOLOGYJun.2Ol2八面河面1区沙三上特高含水期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李长胜(江汉油田分公司开发处,湖北潜江433124)摘要:多层跌至的中高渗透普通稠油油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后,平面、层间、层内矛盾突现,为了研究该类油藏高含水开发期的剩余油分布状况和挖潜思路,以八面河油田面1区沙三上为例,应用精细描述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技术方法,对油藏的开发潜力及挖潜技术政策开展研究,形成了

2、该类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赋存的几种模式,并针对几种剩余油赋存模式制定了一套细分层开发的调整方案,对类似油藏的开发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关键词:面1区沙三上;特高含水期;精细油藏描述;剩余油分布;细分层开发八面河面1区沙j上是一个中高渗整装油藏,调整技术。储层物性好,受储层非均质的影响,平面、层问、1面1区沙三上概况层内水驱状况不均衡。随着注水开发的不断深入,油藏各方面的非均质程度进一步加剧,特别是层1.1地质特征间、层内矛盾表现突出,高渗透层储量动用程度1.1.1构造特征高,剩余油分布复杂。因此,针对面1区沙三上高面

3、1区构造形态是南高北低、向北西倾没的典含水、高采出程度、剩余油分布复杂的现状,应用型断鼻构造圈闭,其南界被北东~南西走向的主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对主力油层进行地层对比、沉断层切割遮挡,东、西、北三面边界被油水边界积微相研究,储层非均质性再认识;结合动、静态控制,边水较为活跃。构造高点在面1—7—8井附资料研究了油砂体的层间、层内、平面剩余油分布近,闭合幅度100m,构造变化平缓,构造坡度约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井网加密及细分层开发为5o。图1面1区沙三上构造图1.1.2储层特征作者简介:李长胜,男,工程师,长期从

4、事油田开面一一区沙上油层埋深1060~1330m,含油井发工作。第22卷江汉石油科技·29·段110~180m,共分为4个砂组18个小层。各油砂体看出,51.57%的厚度的层吸水差或不吸水,同时沙中面积最大的是沙三上51为1.6km2,其它各油砂体三上5l吸水好的厚度仅占38.9%,沙三上52吸水好的都在其面积内,纵向上各油砂体叠合程度高。平均厚度却占70.3%,吸水能力远好于沙三上5l,层油层厚度13.3m,平均有效孔隙度33%,平均空气间、层内吸水能力差异大。渗透率600×10—3m2。储层为弱速敏,中等偏弱

5、水敏,中等偏弱盐敏,弱碱敏,中等酸敏。2精细油藏描述1.1.3油藏特征针对这种构造简单,油层多,厚度大的砂岩油地面原油密度0.952g/cm,地面原油粘度藏在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存在的层内、层间759mPa.s’含硫为1.46%,凝固点为1~11oC。地层储量动用明显差异的问题上进行精细油藏描述是十水水型主要为氯化钙型,总矿化度2.096×1o4m,分必要的。下面通过小层精细对比、沉积微相研Ca2~、Mga含量1105mg/l,地层原油密度为究、储层非均质研究等,搞清储层的非均质性,搞0.945g/cm,粘度

6、79.2mPa.S,体积系数1.094。地层清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挖潜措施和方案。温度62~C,原始地层地层压力12.4MPa,饱和压力2.1精细地层对比l0.86MPa。面1区沙三上地层对比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1.1.4地质储量上,以岩、电对比为主,以馆陶组底部砂砾岩、沙面一区沙三上含油面积1.6km。其中沙三上三中顶部稳定泥岩(高感泥岩)为标志层,建立对5砂组含油面积和地质储量最大,含油面积为比骨干大剖面,对面1区沙三上进行了地层精细对1.6kin。,其储量占沙三上地质储量的86.3%。比。根据重新对比统计,面

7、1区沙三上总体变化不1.2开采简况大,只是局部小层(~131、34和41及52、53)连通1986年一1987年钻探、试采阶段,采用边缘注和厚度(51、52)有所变化。同时将面1区沙三上细水方式;1988年一1992年稳产阶段,采用边缘加点分五个砂组l8个小层,其中l2个小层有油气分布。状注水方式,在此期间投产油井24VI,投转注水井在精细小层对比的基础上,对沙三上5、52、lOISl,注采井网比较完善,1988年年产油达到历史53层内的夹层进行研究,主要用厚层内微电极相对最高水平9.38×104t,采油速度达N

8、2.55%。1993一高尖、自然伽马回返及声波相对高值识别夹层。如目前产量递减高含水阶段,1996年区块含水达到面1区沙三上5l层内共有3个夹层,全区分布稳定,90%以上。截止到2010年底,该区采油井开井22厚度在0.43.6m之间,90%的夹层都在0.4m以口,注水井开井6口,核实日产油水平32t,年产油1.26×104t累积产油102.21×104t,地质储量采出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