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005136
大小:164.9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1-12
《PLC在改造Z37摇臂钻床中的应用毕业设计开题报告.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PLC在改造Z37摇臂钻床中的应用系部自动化工程系专业机电一体化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2年11月26日一、文献综述1.课题来源:校方命名2.选题依据、背景情况:Z37摇臂钻床.结构精巧.机动性强.是因地制宜.用途广泛的万能型钻床。该机床为适应不同工作物的多变性,可在任何角度位置对工件进行钻孔、扩孔、绞孔、锪控和攻螺纹等。特别适应大型机器及船舶的制造和装配,以及修配车间对特殊钻孔的加工。该机床主轴箱除可沿摇臂导轨做水平移动外,还可以在它的拖板上做360度的回转,摇臂又可以绕立柱轴线做360度回转。因此工件在一次装
2、夹下,可在不同位置上加工各种角度位置的孔。主轴进给即可手动亦可机动,且可随意变换。摇臂升降为是电器按钮操作,轻便安全。电器装置完善,设有灵敏的总停按钮,可在加工中保障安全。目前,我国的Z37摇臂钻床的电气控制系统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方式。因其所要控制的电机较多所以电路较复杂,在日常的生产作业当中,经常发生电气故障,从而影响生产。另外,一些复杂的控制如:时间、计数控制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方式较难实现,所以,有必要对传统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改进设计。PLC电气控制系统可以有效的弥补上述系统的这一缺陷。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
3、ontroller)简称PLC,是从早期的继电器逻辑电气控制系统发展而来,它不断吸收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使之功能不断增强,逐渐适合复杂的电气控制系统。PLC之所以有较强的生命力,在于它更加适应工业现场和市场要求。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方便、价格低、寿命长。与单片机相比,它的输入/输出端更接近现场设备,不需添加太多的中间部件,这样可以大大节省用户的开发时间与生产成本。现在应用于各种工业控制领域的PLC种类繁多,规模大小和功能强弱千差万别,但他们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点:可靠性高、灵活组态、功能强大、编程方便、运行速度快。同时,PLC还具备了网络功能,能进行多台
4、PLC或PLC与PC机之间的联网通讯,使用PLC可以很方便的构成“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分布式电气控制系统,通过现场总线的PLC通讯网络,可使工厂的各种资源共享,就更适合于工厂自动化的需要,为工厂自动化提供了技术保证。正是由于PLC电气控制系统的种种优点,因此本次对Z37摇臂钻床的电气控制系统的改造,可以大大提高Z37摇臂钻床工作性能和系统的工作稳定性,为工业生产的现代化带来生机.同时,提高了PLC编程水平和实践能力,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熟练使用PLC进行工业系统的设计打好基础.3.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外就已经出现了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5、)的应用,之后世界各国争相在该领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在1995年西门子又成功地开发出了S7200、S7300系列,它具有TD200和COROSOPS操作模板为用户提供了方便人机界面,用户程序三级口令保护,极强的计算性能,完善的指令集,MPI接口和通过工业现场总线PROFD3US以及以太网联网的网络能力,强劲的内部集成功能,全面的故障诊断功能;模块式结构可用于各处性能的扩展,脉冲输出晶闸管步进电机和直流电机;快速的指令处理大大缩短了循环周期,并采用了高速计数器,高速中断处理可以分别响应过程事件,大幅度降低了成本。由于电气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
6、视,一些公司己将自诊断技术、冗余技术、容错技术广泛应用到现有产品中,推出了高可靠性的冗余系统,并采用热备用或并行工作、多数表决的工作方式。由于PLC的众多优点,使其迅速在工业控制中得到推广。虽然国内PLC技术的应用前景很大,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而相比之下,由于受经济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大多数企业在生产上使用的Z37摇臂钻床的电气控制系统,还是采用采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方式,而这种控制方式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隐患。极易发生故障。而且,由于线路复杂,要想找到问题所在也相当的困难。和国外大量采用PLC技术替代继电器—接触器系统相比,我们还存在很大差距。随着PLC技术
7、在我国的迅猛发展,我们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会不断缩小。因此,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进一步促进PLC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是提高我国工业自动化水平的迫切任务,此次对于Z37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系统改造设计,就是希望借鉴国外先进的工业控制技术,应用到工业现场,以提高摇臂钻床的工作性能。4.主要参考文献:[1]阮友德:<<电气控制与PLC实训教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周绍平,李严:<<电工与电子技术>>,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3]李响初等:<<机床电气控制线路识图>>,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4]陈芳:<<数控机床PLC控制技术>>,北京:
8、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