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959478
大小:192.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10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2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思想情感测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2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思想情感测含解析班级学号得分1、(17届江西省五市八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10分)送梁六自洞庭山作①张说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注释】①此时诗人谪居岳州,友人潭州刺史梁知微,时途经岳州入朝。(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句写景不渲染,不著色,只是简淡,由此可以看出词人因友人入朝由衷高兴,故毫无凄婉之意。B.“孤峰”虽不说是诗人自譬,但物必著我之色彩,因此,由峰之孤见人之孤,有意无意中当有此一层意。C.“浮”有动态感,是视觉错
2、觉加上想象的产物,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浮”有异曲同工之妙。D.第三句由虚转实,由写景转抒情,以神仙“不可接”暗指入朝如登九重天,流露出一种难以追攀的莫名惆怅。E.尾句写友人的征帆已“随湖水”而去,暗合上句“不可接”,诗人心潮自是随湖水一样悠悠不息。【答案】A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理解及手法鉴赏。A项,“毫无凄婉”之意过于武断。D项,由实转虚。(2)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全诗无一字直接提到送别,诗人的送别意是如何体现的?试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5分)【答案】①首句,谪居送客,征帆远去,满目秋色,秋上心头,自有一股离别意。②次句,“孤”因送别而生,“浮”因
3、友人离开而生虚幻之感,送别后之孤独感油然而生。③第三句,帝宫高入九重天,友人前往之地就如仙境一样难以接触,而诗人如同被贬入凡尘,送别时惆怅之情顿生。④尾句,“言有尽而意无穷”,心如潮水,随帆而逝,浓厚的别情与那一江之水融为一体,可谓满江送别意。点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2、(17届安徽省百校论坛高三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10分)竹李贺①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喜。露单生笋径,苔色拂霜根。织可承香汗,裁堪钧锦鳞。
4、三梁②曾入用,一节奉王孙。【注】①李贺是唐代诗人,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属“王孙”,但系远支,与皇族关系已很疏远。②三梁:古人帽中横的硬村,用竹制成。汉唐冠帽有五梁、三粱、两梁的制度。天子戴五梁进贤冠,太子诸王戴三梁进贤冠。(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第一句描写竹子倒映水中的情景,倒影与水波荡漾,泛起错杂的波光。B.第二句是倒装句,意思是说,春天来了,在空地上的竹子绿叶婆婆,倩影斑驳。C.“露华”,就是露花,即露珠。“华”通“花”。以露衬竹,间接写竹。D.第四句意思是青苔接近竹根,表示笋已长成竹。竹根有似霜白粉,故称霜根。E.“香汗”“锦鳞”都运用了
5、借代手法,前者借代辛勤劳动,后者借代鱼。【答案】BE【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B项“抽空”是写竹子拔空而长。E项“前者借代辛勤劳动”理解错误,“香汗”借代美女。点睛:此类题目主要考查的内容有表达技巧、情感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分析选项的时候要注意结合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分析。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2)诗中,“竹”比喻什么?最后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5分)【答案】以竹子的长成,比喻人才的养成;以竹子的用途,比喻人才的作用。最后一联表达了诗人渴望像竹子可用做三梁冠的衬里一样得到朝廷的重用。3、(17届江西省
6、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10分)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杜甫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注释】(1)郑虔,即郑广文,十八是郑的排行。安禄山之乱,虔陷叛军中,禄山授虔水部郎中,虔称病,并暗中与唐政府通消息。至德二载(757年)十二月,陷叛军中官六等定罪,虔在三等,故贬台州。他是杜甫最要好的朋友之一。(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第一句中用到《庄子》中有关典故委婉讽喻郑十八是像樗栎那
7、样无用的散木一般无用之人。B.首联不仅刻画了郑虔的外貌形象,又通过其形象特点表现了郑虔的为人品质。C.颔联“万里”二字极写郑虔被贬之远,“垂死”呼应首句“鬓成丝”写出郑虔已至暮年。D.尾联“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郑虔的一片真情厚意。E.本诗结构上层层递进,前后照应,衔接紧凑。如颈联“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紧承“严谴”而来,而尾联“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紧承颔联的“垂死”而来。【答案】A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