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十几减9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导要适时介入交流之中”一年级下册“十几减9”教学案例与反思傅山学校李鑫2019.03“十几减9”教学案例与反思“十几减9”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于这一理念 ,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案例片段]用课件演示小猴卖桃子的情境。小猴被个问题难住了,教师请学生 帮助小猴,并引导 学生列出
2、算式13- 9,然后让学生对13-9=口的算法进行探究。师:同学们,13- -9等于几?请同学们两人一-组,用圆片代替桃子,动手摆一摆,讨论一下怎样让人很快看出剩下几个桃子。学生纷纷动手摆起来,教师巡视,摸摸正在用心找答案的学生的头。讨论后,学生们举起小手,教师请同学们上台说说自己的算法,一位同学演示,另一位同学写算式。第一小组:生1:13-9=4。我们是这样拿的,从13个桃子里1个1个地拿,拿走9个,还剩4个。生2写出算式:13-1-1-1-1-1-1-1-1-1=4。 师:这是你们亲手摆出来的?真不错,老师真为你们高兴。来,你们俩握握手,你们被评为“最佳好朋友”。第二小组: 生3
3、:我们和第一小组不样。我们是从左边的框子里一下拿走9个桃子,还剩1个,再加上右边3个也等于4。 生4写出算式:10-9=1,1+3=4。 师:这可是种新方法,而且是你们自己创造的,真棒你们被评为“最佳小伙伴”。大家同意吗?生(齐):同意。 师:再有没有和他们两组不一样的方法吗?生5:有。第三小组: 生6:我们是这样算的:把9分成3和6,先拿走3个桃子,再拿走6个,也等于4。生7写出算式:13-3=10,10-6=4。 师:很好。你们的脑子真灵活,又创造了-种新方法。老师送给你们“最佳组合”的称号,高兴吗?两位同学高兴地笑了。师:谁还有妙招呢?第四小组: 生8:老师,我们有。我
4、们俩不用动手摆,我们想9+4=13,所以13-9-4。生9写出算式。 师:你们俩用了“想加法,做减法’的方法,可以。拥抱-下,老师把这个“最佳搭档”的称号就送给你们俩了。 这时,全班同学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师:小猴夸大家真是太聪明了,一下子帮助它想出这么多13-9的方法。这说明我们班每一个小朋友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师以赞賞的目光鼓励他们,学生的情绪高涨)这些方法都很好,那你们最喜欢哪种算法呢?谁来说说? 大多数同学都喜欢自己创造的算法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原来用总数1个1个地减的同学已经选择了其他方法,因为他们觉得那样算比较麻烦。 师:(出示“试一试”,让学生说图意,并用自
5、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些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齐):都是十几减 9的题。 师:十几减9,除了黑板上这几道题还有谁会出题?你可以请你的好朋友来回答。学生自由出题答题,做对了,为自己喝彩。 师:(带领学生做开火车游戏后)从黑板上这些十几减9的题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生10:得数比总数个位上的数多1。(老师亲切地和他握握手)师:小猴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助,特地带来篮水果。想吃水果,就请同学们把每个水果后面的题算出来。......[案例反思]1.对于年级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使全体学生感到数学有趣,学起来感到轻松。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案例中,我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为学生提供了
6、充分的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基本理念。课堂开始提出一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谁能帮助小猴子呢?”使学生乐于接受,跃跃欲试,这就给了每个学生一个动手探究的机会,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使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中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案例中,教师鼓励和尊重学生合作、思考、交流,重视算法多样化。通过交流各自的算法,为不同的学生形成适合自
7、己的学习策略提供了有效途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对各种算法没有急于评价,而让学生自己寻找喜欢的方法。3.科学、合理、鼓励创新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案例中我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和赞美的体态鼓励学生,促进学生不断尝试、不断实践。当各小组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时,教师用各种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进行下面的探索和尝试。同时,又以赞赏的目光、亲切的抚摸鼓励他们,这又影响了其他学生,从而充分调动了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同学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