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862640
大小:6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3
《探析以网络为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析以网络为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多样化。互联网发展迅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一部分,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以网络作为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出了其优势但也暴露了其弱点。此文就网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利与弊作一阐述。【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网络,利与弊一、网络载体的发展“载体”一词本是科技俗语,最早被使用于化学领域。随着科学的综合化趋势的发展,载体概念被引用于社会科学领域,为众多学科所广泛使用。思想政治教育学为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搭建各种学习的平台,把这些平台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我国在1994年开始引进互联网,1994年底国内第一个使用TCP/IP协议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示范丁程”到西南节点的建役,拉开了高校网络建设的序幕,高校也成为全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行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真探索,积极应対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各种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和网页由无到冇。1997年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各级政府和部门,尤其是国内各重点院校日益认识到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加大了对网络建设
3、的力度。硬件和软件设施大量增加,校园信息网络环境基本形成。在网络成为各种社会信息重要载体的状况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也日渐凸现,并进一步活跃和发展起来。高校进一步增强了把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渠道、新手段的机遇意识和主动意识,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或网页,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2001年9月,教育部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2002年5月启动的“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
4、络建设工程”,建设了西部152所大学校园网网络基础设施,从而全面提高了西部大学校园网的水平和规模,高校的网络建设和应用已经日趋成熟,一个基于高校社区的网络平台环境逐步形成。二、网络载体的利与弊近年来,网络以其交互性、开放性、及时性、平等性等特点和优势,深受高校广大师生的喜爱。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化”也是高校信息技术资源的发展趋势和目标建设。然而在当前,网络管理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不成熟之处,网络社会的法律道徳秩序亟待构建和规范,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网络化
5、”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深远影响,既有其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一)网络化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方面1•拓宽了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手段。在学生工作屮,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是报告会、演讲、墙报、专刊、社会实践及各种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而在网络时代,随着大学生上网率的提升,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更加多元化,如网上讲座、BBS论坛、电子信箱、网上交谈、红色网站、热线服务等等,学校这种形式的教育工作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入脑、入心,影响更为广泛。由于网络具有双向传播的功能,可以有效地进行双向沟
6、通、避免单纯说教,使得思想交流更平等、效果更理想,并且能够使学生及时了解到国内外的信息和热点问题,结合自身的学习,对这些热点问题开展讨论,不断提高和丰富自己。2•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服务,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网络与教育的联姻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表现,网络作为高新科技,其独特功能与特点为大学生的成才提供了卓越的条件,対大学生具有积极的正面影响。而网络教育具冇的资源共享、双向互动、合作交流的特点,使全球教育,双向教育,开放教育成为可能,为大学生资料与信息的查找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3•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扩大学生
7、的交往面。大学生是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但其社会交往面仍然狭窄,基本上局限在校园这个象牙塔内。而互联网的岀现,彻底改变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模式。通过网络交流,大学生可以接触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增强了文化的感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而强大的互动功能则为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供了条件。4•更新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网络有利于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便捷了大学生们的生活,开阔了眼界,活泼了思想,促进了观念的更新。它极大地刺激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实效意识,落后、封闭、保守的观念
8、被他们抛弃。它也开辟了大学校园文化的新领域,使他们在道德观念、生活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取向等方面表现出新的发展与提升。5.加大了高校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中,学生处于一种接受知识的地位,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挥,创新精神被排斥或限制。而在网络环境下,网络文化的强烈开放性和全球化、数字化、虚拟化等特点,使学生可以自由、平等地去体验网络文化带给人们的新境界。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知识的“灌输”教育转化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