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学”刍论——工夫传统与儒家的为己精神

“己学”刍论——工夫传统与儒家的为己精神

ID:47860536

大小:67.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2-03

“己学”刍论——工夫传统与儒家的为己精神_第1页
“己学”刍论——工夫传统与儒家的为己精神_第2页
“己学”刍论——工夫传统与儒家的为己精神_第3页
“己学”刍论——工夫传统与儒家的为己精神_第4页
“己学”刍论——工夫传统与儒家的为己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己学”刍论——工夫传统与儒家的为己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传统的为己之条贯尝讲吾人与本体的肌理之分辨,其下遂讲吾人与工夫的肌理之分辨。专言工夫者,即以工夫为周遍论说的根本着眼处,其展现之尽姿、尽情与尽意,却无可能不兼做本体的论列。此是由儒家之传统的“为己”之条贯所决定。(一)“为己”条贯的前后相续者,其大体的精神指向,乃在一个“仁”字:道德性境界面的“仁”与道德性本体面的“仁”;以明道“识仁篇”为案,做表象层与沉潜层的分说。“为己”条贯的前后相续者,其大体的精神指向,乃在一个“仁”字。“仁”者,其作为道德性的内涵,无可置辩,只是需要吾人更进一步去做境界面与本体面的界说。故道德性境界

2、面的“仁”与道德性本体面的“仁”,乃成为儒家之心性践履者(或谓“为己”者)必然趋向的二途。《二程遗书》卷二上载大程子答吕与叔之“识仁篇”云:“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有诸己,自不与己相干。如手足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故‘博施济众’,乃圣之功用。仁至难言,故止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欲令如是观仁,可以得仁之体”。此则话有表象说与沉潜说之二层。一是所谓表象层,即是吾人信眼看去大抵是落于道德性的境界面去分说,譬如“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显是从浑然无物我内外

3、之分隔言仁底境界。仁底境界之一体义,非系言建立于一本体,乃系言综括于一整体。整体之感通无碍,无所悬隔,照觉遍润,是明道由孔子奠立起的人伦日用之生活意趣的“仁”消化与转将出来。而孔子云“仁”,又复从周公确立“亲亲之杀”和“尊尊之等”的礼俗得到启悟。《论语》就“仁”之定义,以夫子教人之随机指点故,乃有就真实生命之实现法的工夫之仁,若《八佾》云“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里仁》云“观过,斯知仁矣”。又有就真实生命之跃动,虽可以由亲亲而至仁民,仁民而至爱物,其差等之分别极是明了,但此明了却不碍“亲”、“民”、“物”之间乃能作

4、贯通一气、打成一片的实现。此实现,是全德之仁的实现,即,是全幅的道德性之境界面的实现,更说是凌越于一切德目上面乃为一切德目之综摄的实现。《颜渊》云“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其意思的描画,大抵与境界面的分说切近。二是所谓沉潜层,却非是信眼看去即是的东西,乃需要吾人做沉潜与突入的努力,去做道德性的本体面之分说。若得将“为己”做大体的工夫意义处着落,辄其对生命之真谛的涵养、照察、提撕、主一、无适、诚敬、慎独等等,而一旦能得开豁与朗现,其逻辑与条贯盖必以本体面为起点,以境界面为终点耳。即若仍以“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句为案。

5、浑然无物我内外之分隔的仁底境界,其实是“终于”义,而非“起始”义。亦若阳明于《大学问》云“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只是言了表象层的意思。此感通无隔的一体之境界,之所以能实现整体义之一体,实际是根于本体义之一体。故吾人看阳明继前句的表象层说,又复直透至仁心本体去做沉潜层的条理:“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①以是,若复溯至孟子系“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句去看,其在后来的台卿、里堂之注疏里,只是较局限于一般的道德实践家的根柢去做工夫次第之讨论,而在朱子注,辄转

6、到性理的道德实践家面上来。朱子做了理想(“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与现实(“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不待勉强(“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与勉强(“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的两层次境地之描画。吾人又复可以在朱子之理会的基础上做如下之分解:“强恕而行”“反身而诚”.....若意味吾人之生命性格的无限之实现,乃终有彻上彻下的两面之突破。一为彻下者,由仁心本体的通体光明为起始面去着落,故谓“近”;二为彻上者,抵至乐而忘忧,充实而有光辉的境界为挺拔的终于面,故谓“大”。(二)工夫与践履的分辨与厘定:一重善的理想,一重人伦日用,能综合地涵括此两

7、特质的实践之表现,儒家唤之“践履”。中国哲学,总体言,系偏工夫的实践面的。“工夫”二字,略有殊致,其实践面之诸种表现,莫不与成就一理想人格有关。理想人格之实现的途径与方法,盖必从心性的涵养处着落,在西方若有稍契近的实践之照映者,譬如耶教流行的忏悔之救赎法也。返到儒家的实践义,辄其乃有两面向的特质之挺立:一重善的理想,一重人伦日用。故能综合地涵括此两特质的实践之表现,儒家通常唤之“践履”耳。“践履”者,其原意,可参看《诗·大雅·行苇》云“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又若焦赣《易林·明夷之乾》云“践履寒冰,十步九寻”,其衍义,辄必体现一道

8、德性格及日用性格,故有司马光《再乞资荫人试经义札子》云“《孝经》、《论语》,其文虽不多,而立身治国之道,尽在其中。就使学者不能践履,亦知天下有周公、孔子、仁义礼乐”,又若朱子注《论语·宪问第十四》“蘧伯玉使人于孔子”条云“盖其进德之功,老而不倦。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