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与朱元思书 (2)

17.与朱元思书 (2)

ID:47857870

大小:6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30

17.与朱元思书 (2)_第1页
17.与朱元思书 (2)_第2页
17.与朱元思书 (2)_第3页
17.与朱元思书 (2)_第4页
17.与朱元思书 (2)_第5页
资源描述:

《17.与朱元思书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将台中学马帆教学目标  1、学习先总后分的描述方法。  2、体味精美清新的语言,积累描绘山水的词语。  3、培养诵读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4、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教学步骤:  一、引入课文  1.从吴均的一首小诗《山中杂诗》入手,简介作者及风格。  《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提问:引导学生读一遍后:你能运用第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写了什么?  (明确:写“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四种景物)  3.提问: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明确:吴均(南朝)(板书),可见这是一位

2、善写山水的大家。南朝人)  4.引入:今天我们来欣赏吴均另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  本文见于《艺术类聚》卷七。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  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  二、分析课文  (一)、朗读课文  1、明确读音和句读  轻声朗读课文,标出不明白的读音、句读。学生提出。  (学生若不提出,可提醒:缥碧、急湍、轩邈、泠泠、鸢飞戾天(板书备用))  朗读:学生全文朗读。(注意其生字新词的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  点评:侧重在句读方面。适当点评学生的情感处理:强调

3、:向上的那种“劲”。  2.关键词语释义并译句  朗读:出声散读课文;请学生圈出不好解释的词句,准备提问。  导引:对照注释,是否都能解释?有什么觉得不好解释和翻译的?  讨论:在学生发问时,视情况作分别处理:  一般词语可互答解决;  涉及下列板书中的重点词句,板书待用,同时依然互答解决;  学生无人发言时:指定下列板书中的关键词,点名回答。  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翻译(学生不提不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任凭(船儿)往东还是往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

4、,与快马无异。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负势竞上,互相轩藐;——……,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二)、分析课文  1、理清课文结构  朗读:采用个别朗读方法,其他同学考虑: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的山水的特征?为什么?  讨论: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为什么?  (请1—2个学生(水平稍差的)谈自己的看法

5、,要求:自圆其说,语言完整)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这两个字在做文章)  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  (请2—3个学生(水平较好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利用板书上的关键词句,教师注意肯定、补充)  小结。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利用板书明确:  景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看”(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听”(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本文写作手法上采用了先总后分的手法。  先总写: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八字大笔勾勒,将一幅天高气爽、色彩  清丽的整体图

6、画推至读者面前。既境界阔大,又画面清新。接着,在进行具体描  绘之前,作者又用高度概括的笔调告诉我们从富阳至桐庐的大约一百里之内,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以激起读者的极大兴趣。  分写:首先写水。这里的水,第一个奇异之处是极其清澈:“千丈见底”,  甚至游鱼细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另一个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作者在  此外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这两个特点可  以概括为一静一动,而动静变化的交替描写,既可以使我们看到江水的千姿百态,  也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接着写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  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写“奇山”—

7、—富春江两岸高山之雄伟。  2、明辨课文的主旨  朗读:全体朗读课文,建议学生利用板书内容尝试背诵。  讨论:读完全文,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从中你能悟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吗?  (放开回答,一般要求能用最精练的词、短语概括;回答人数不少于5人。适当板书待用)  小结.引导学生回顾作者所选之景、绘景语言等内容后明确:  志——无拘无束、任性自得(负势争高,息心忘反)突破束缚同时又不被身外之物所累。怡然自得,轻松自如。  生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