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857729
大小:101.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11-30
《2005心理测量串讲笔记(注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5年4月心理测量------串讲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心理测验的历史回顾1.孔子把人分为中人、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三个类别,这实际上相当于现代测量学中的命名量表和次序量表。2.南朝人刘勰在《新论·专学篇》中提到的实验,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早的“分心测验”。3.南北朝学者颜之推对周岁试儿加以总结,可以说是格塞尔婴儿发展量表的前导。4.七巧板在某些方面可以作为创造力测验的一种方法。5.科举考试中的帖经和对偶,类似于现代西方言语测验中常见的填字和类比。6.中国古代心理测验的思想,他们都是描述性的,没有定量的标准;心理测验往往将心理特点与道德观念联
2、系起来。7.简述科学心理测验产生的原因。⑴对智力落后者分类和训练的早期关注。心理测验产生的最初原因是对智力落后和精神病人治疗的需要⑵冯特的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是心理测验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它给心理测验带来了严格的标准化程序。8.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顿是倡导测验运动的主要人物,他是评定量表和问卷法应用的先驱,并经常使用自由联想技术,他还为心理测验奠定了统计学基础,第一个提出相关的概念。9.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1890年在《心理》杂志上发表了“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10.比内-西蒙量表在
3、1905年发表,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11.心理测验的蓬勃发展⑴操作测验的发展。由于理论上的缺陷和实际上的需要,所以就有操作测验的问世和发展。⑵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运用团体测验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测量许多被试,扩大了测验的应用范围。⑶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能力倾向测验为分析个人心理品质的内部结构提供了适用的工具,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⑷人格测验的发展。人格测验的先驱是克雷佩林,它涉及人的情感或行为等非智力方面。12.1922年廖世承和陈鹤琴出版的《心理测验法》,是中国最早的心理测验专著。第二节心理测验的性质、种类和功能1.测量:就是
4、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所谓“一定的法则”是指测量行为发生时采用的规则或方法。所谓“事物”是指我们要测量的感兴趣的事物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就是确定一个事物的属性的量的多少。2.测量有两个要素:一是参照点,二是单位。参照点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绝对的零点,表示什么也测不到;另一种是相对参照点,是人为确定的。心理测验中所用的参照点都是相对的,因而测量结果不能以“倍数”的方式解释。3.简述测量量表的种类。斯蒂文斯根据测量精度高低,将测量量表分为4个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⑴命名
5、量表:是水平最低的一种测量量表,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没有任何意义,只是表明类别。⑵顺序量表:不仅可以表明类别,还能表明不同类别的大小等级,或具有某种属性的程度。⑶等距量表:不仅有大小关系,而且又有相等的单位,因此可以加减运算,但没有绝对零点,所以不能做乘除运算。⑷比例量表:是最精确的测量,既有相等的单位,又有绝对零点。不仅可以知道事物之间在某种特点上相差多少,还可以知道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4.心理学家喜欢把测验成绩(顺序量表)转换为等距量表,最常用的转换方法是转换为标准分数。5.所谓测验,是对行为样本进行测量的系统程
6、序。它包括三个基本要素:⑴行为样本:指有代表性的样本,根据某些条件取得的标准样本。⑵标准化:指测验、实施、计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程序的一致性,需要建立有代表性的常模。⑶客观性:在不受被试主观判断支配的范围内,测验的实施、评分、解释应是客观的,尽量减少主试和被试的随意程度,且测题或整个测验的难度水平的确定要客观。6.神经心理测验客观性最高,智力测验也较高,人格问卷次之,而投射测验的客观性较低。7.心理测验的性质。⑴心理测验的间接性:心理测验只能以测量个体对测验题目的反应来推断出他的心理特质。⑵心理测验的相对性:心理测验测得个体的结果,是与
7、他所在团体或人群中大多数人的行为确定的标准相比较而言的。⑶心理测验的客观性:实际上就是测验的标准化,包括:测验的刺激是客观的;评分计分原则和手续是客观的;分数转换和解释是客观的。8.心理测验的种类:⑴按测验的功能分类: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和人格测验。⑵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文字测验、操作测验。⑶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客观测验、投射测验。⑷按测验的方式分类:个别测验、团体测验。9.论述心理测验的功能。⑴从实际应用角度看:①人才选拔,预测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适宜性,提高人才选拔和职业训练的有效率。②岗位安置,借助心理测验,做到人与工作
8、较好匹配,做到人尽其才。③临床诊断,借助心理测验可以观察病情程度,比较疗效。④教育评价,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能力水平、性格特点等,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⑤心理咨询和治疗,借助心理测验可以使求助者了解问题所在,以便进行适当的指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