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842291
大小:12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4
《近五年指考趋势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近五年指考趨勢分析汪栢年一、指考難度的穩定性根據大考中心牟主任在今年考完指考後的說法,指考命題追求的是「穩定性」,但是因爲每年出題教授不同、考生不是同一批人,變數相當大;指考的命題不太可能是直線的穩定,但盡量讓變動的幅度縮小。101指考的成績,除了或文、歷史外,分數皆全面提升(101指考的歷史五標成績,請參見表一)。若從五年均標線來看'101指考的五標確實很沈穩地落在五年均標線附近,除了頂標比近五年平均分數70分低了兩分、前標比近五年平均低了0.6分外,其餘的均標、後標、底標均高於五年平均分數。相對於100指考而言,雖然五標成
2、績皆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事實上,指考歷史題目仍然控制在「穩定性」的範圍內(「96J00五年均標」與「97J01五年均標」的比較,請參見表二)。100指考的歷史五標,遠高於96-100年的五年均標,代表「鑑別度」偏低(請參見表一、二),而101指考的五標之所以分數比去年大爲下降(頂標低了9分,前標少了8分,均標少了7分,後標少了5分,底標少了3分),其真正的關鍵點是爲了提升101指考歷史考科的鑑別度,以免自然組考生利用理解力即可順利找到正確答案,使社會組考生失去競爭的優勢。就這一點而言,號稱「史上最難」的101指考歷史科考題確實達
3、成了它的神聖使命。因此,101指考的五標I口I到了五年均標線,真正的意思是:大考屮心意識到一份具有鑑別度的試題'才是真正理想而公平的試題!表一:近五年指考五標及平均分數年度頂標前標均標後標底標97625237231498686152392999756857433110077705948391016862524336五年平均7062.651.439.229.8表二:r96-100五年均標」與r97-101五年均標」的比較年度頂標前標均標後標底標96-100五年平均71.463.85238.628.297-101五年平均7062.
4、651.439.229.8二、101指考中的鑑別度就100指考而言,其記憶題比99指考大爲減少、理解題大爲增加、解釋題數量下降,導致自然組與社會組的鑑別度大爲下降(請參見表三)。甚至,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作100指考歷史科試題時,自然組的考生會比社會組的考生吃香。然而,101指考的記憶題較100指考增加3題、理解題減少3題、時序題減少4題、史料題增加1題、解釋題增加3題,可以說是在考量提高社會組與自然組鑑別度下的結果。因爲,記憶題、史料題與解釋題的內容需要同學認知課本的內容,知道歷史事件的內容及因果關係,詞能夠順利找到答案。理
5、解題及時序題則較偏重理解'多半可以利用訓練有素的理解能力「導出」正確的答案。表三99指考、100指考、101指考的試題內容分析年度記憶題理解題時序題史料題解釋題99指考10題11題7題5題11題100指考4題17題9題6題8題101指考7題14題5題7題□題三、提升鑑別度的「解釋題」根據表三的分析資料顯示,造成101指考有「史上最難的歷史指考」盛名的應是它的解釋題發威所致。何謂「解釋題」呢?就是「建立在歷史記憶之上,必須利用歷史理解、時序觀念、歷史解釋等歷史核心能力方能解答的題目」。100指考的解釋題只占18.1%,101指考
6、與99指考一樣,解釋題的份量均占25%。就以101扌旨考第1題爲例,讓同學瞭解何謂「解釋題」,進而體會準備解釋題的訣竅。慕灣人原本習於「H出而作,F1入而息」的生活規律,在F1本統治臺灣以後,臺人對於時間觀念的認知較爲精確,這與下列哪一項變化最有關係?(A)工廠與學校普及(B)引進度量衡制度(C)機械力取代獸力(D)鐘錶行普遍出現此題要運用歷史理解、時序觀念、歷史解釋等核心能力方可順利解答,試將解答過程整理成表四:表四:101指考第1題的解答過程核心能力解答過程歷史理解理解人類時間觀念的改變是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農業社會的時間
7、觀念是「曰出而作,曰落而息」,工業社會對時間觀念的認知較爲精確。時序觀念1920年代,臺灣總督府要求臺灣人民注重守時觀念;1930年代,臺灣社會逐漸進入「工業臺灣,農業南洋」的南進基地時期,最後轉變成半農半工的社會。歷史解釋日本在進入明治維新後,即以加強日本國民的守時觀念作爲進入現代化的基礎;日本殖民臺灣後,亦以灌輸臺灣人民守時觀念作爲現代化的基礎。現代化的主要表徵是現代化的工廠及學校,故臺灣人民的守時觀念亦會逐漸獲得改善。故大考中心給的答案是(A)。根據大考中心「各科答對率與鑑別指數表」的統計資料,此題的全體考生平均答對率是
8、46%,高分組(前33%)考生答對率是57%、低分組(後33%)考生答對率是35%,全體考生鑑別度是22o1可謂是低答對率、低鑑別度的考題。很値得玩味的是,此題頂、前、均、後、底五標考生的答對率分別是60%、50%、44%、40%、33%,呈現層層遞減的趨勢。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