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831560
大小:6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9
《强管理、降成本、增效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强管理、降成本、增效益强管理、降成木、增效益节支降耗已成为我公司全体员工的一项硬任务。在加强机电管理的同时,冋收复川则是节支降耗的主力军。现在市场形势不乐观,我们更应该树立“省下的就是赚下的”思想。但同时我们杜绝盲F1追风,不刻意追求短期利益,在保证全矿机电安全,生产顺利完成的情况下,以达到效益最大化。一、机电管理1)针对制度进行完善,下发了《综普机配件费用管理制度》、《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供配电管理制度》、《新防爆检查细则》等24项制度标准。2)严格执行机电设备“五检制”,积极推行设备“订单式”检修。为
2、了抓好综采设备的检修情况,机电科每日安排一名科长于检修班到综采工作面盯班上岗。同时针对主副井提升设备制定了相应的订单式检修,并安排人员对检修情况进行落实,保证人型设备安全运转,提高设备维护质量和使用率,预防各类恶性事故发生,巩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3)认真组织每月月度检修以及年度检修,去年机电科共组织完成检修十二次其中月度检修十次、年度检修两次,检修项廿共400余项、重点项H75项。4)每天安排人员对井下综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电气设备进行防爆检查,对查处问题进行三定并在作业会进行通报。定期组织供配电委员会对
3、地而供电设施进行排查。机电隐患排査覆盖全矿井。5)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加人设备入井检杳力度严把设备入井关,将隐患控制在源头。6)针对全矿机械设备,对其注油处进行挂牌管理,对责任人、下次注油时间进行标注,起到提醒警示作用。同时制作油脂管理专用软件,形成了完善的油脂管理数据库。7)按期组织完成我公司入井电缆耐压测试、井上下接地电阻测试、绝缘用具耐压测试、避雷设施耐压测试等工作,确保矿井供电安全。8)我科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建立了麻家梁矿机电管理系统,通过网站,将每H设备配件发放情况及时更新,动态管理
4、设备配件的储备情况;建立标准化管理系统;机电事故追查分析归档;将新管理制度,新设备技术发至网页上,供员工学习下载。同时,考虑到现在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通过QQ、163邮箱将公司下发的文件、资料发送到每位员工的手上,方便人家及时了解公司近期的动态,另一方而,也节省不少A4纸的浪费。9)针对机电事故,我科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了追查考核。并组织相关人员对事故教训进行了贯彻学习。10)组织开展如“油脂会战”、“支架会战”等各类检杳,针对杳出的问题进行现场三定处理。同吋,每周针对综采一队、综采二队应急水泵、泄
5、水巷水泵、多电压车间进行专项检查,及时排除隐患。11)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工作,从机电安全着手,班前讲安全,人人重安全。针对各专业知识开展周二、五学习,增强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员工专业素质。12)组织本科人员对《机电安全质量标准化》等各类规章制度内容逐条学习、结介实践进行融会贯通.同时我科开展每日-•题活动,每天在机电晨会以及通过手机发送针对机电专业知识进行学习。二、设备配件管理及采购1)我科在配件采购方面,严把质量关、价格关,针对现厂家多、产品多的情况下,认真调研和考查。同时对回矿货物,通过配件组长、技术员、使
6、用单位三家同时在场,对其进行检査清点后,方对入库。2)2014年我科加大配件消耗考核力度,木着“节约就是效益”的原则,对配件费用消耗超过规定金额的队组按规左进行考核。3)我科建立设备配件编码管理,通过及时更新信息库,做到实时学握设备配件的库存和需求情况,及时制定购置计划确保做到既控制成本投入又保证安全生产。4)严抓设备的现场管理,每天安排设备动态丁对井下设备进行统计摸底,抓好动态管理工作,对停用未出井设备进行相关考核,有效的节省了公司在设备配件方面开支。5)严把配件交IH领新制度,建立交III领新台帐,由库
7、管员严格把关,凡未交III材料的一律不发放新材料。同时针对每天配件发放情况进行作业会通报。三、修I口利废、回收复用、小改小革、自修自制1)我科现已成立电气车间,针对出井的故障开关、启动器进行修复,修复后的开关通过测试合格后,从新进入设备库待用。2)组织维修组,针对损坏的电话、矿灯进行修复利用。3)电缆组针对出井电缆破口进行修攵,修复后进行试验,介格后入库待用。4)针对岀井的托辘、H架、纵梁、横梁可以再次使用的,进行归类摆放。5)统一将维修后的旧件进行冋收,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对换下的配件采取新I口搭配、纽
8、合修复等多种方法,加大修I口利废力度,拓宽修IU渠道。6)今年我科将对机修车间、电气车间以及液压胶管机进行投入运行。机修车间、电气车间运行后,将以对开关、启动器、水泵、电机进行修复,液压胶管机对以自行对液压管路进行压制,人大节省了我矿的开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