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四 第一板块 兵车行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四 第一板块 兵车行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ID:47817342

大小:16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16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四 第一板块 兵车行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四 第一板块 兵车行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四 第一板块 兵车行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四 第一板块 兵车行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四 第一板块 兵车行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四 第一板块 兵车行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兵车行杜甫是唐代诗坛上另一颗耀眼的巨星。他所处的时代,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755年的安史之乱是这一转变的关键。杜甫经历了所谓开元盛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全部过程。杜甫的一生是和他的时代、特别是安史之乱前后20年间那“万方多难”的时代息息相关的。尖锐而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不仅造成人民的深重灾难和国家的严重危机,也把杜甫卷入了生活的底层。他曾长期生活在人民中间,这就使他有可能描绘出那个整个苦难时代的生活图画,并逐渐攀登上现实主义的高峰,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伟

2、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之,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诗史”。杜甫的一生大致分为四个时期:35岁以前,是他读书壮游时期;35岁到44岁困守长安十年,是他的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杜甫走向了现实主义,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人;45岁到48岁,是杜甫生活的第三个时期——陷贼与为官时期;第四个时期是“漂泊西南”的时期。杜诗的风格多种多样。但最有特征性,最为杜甫自道且为历来所公认的风格,是“

3、沉郁顿挫”。时代环境的急遽变化,个人生活的穷愁困苦,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以及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是形成这种风格的主要因素。比如同是鄙薄权贵,李白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却说“野人旷荡无腼颜,岂可外在王侯间”;同是写友情,李白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杜甫却说“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一飘逸,一沉郁,是很明显的。1.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成就,以及其诗歌对后世的影响。2.把握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即他高度的爱国性和人民性。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

4、3.鉴赏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体会杜甫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及其基本特点,领会赋、比、兴艺术手法的内涵。1.在熟读乃至成诵的基础上加强鉴赏分析,讨论交流,从而切实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2.《兵车行》一诗可从名句鉴赏入手,初步熟悉全诗大意后,重点记忆名句,再以名句为支撑联结全篇,这样易于理解和背诵。3.《旅夜书怀》的学习,可从杜甫当时的生活情况入手进行,通过分析景物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可在诵读中揣摩鉴赏,在分析昭君形象的基础上,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从而体味诗中抒写的作者的情

5、怀。《客至》一诗应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由写作背景入手体味作者淡泊娴静的风格。第一板块对应学生用书P28一、字音识记1.辚辚(lín)      2.萧萧(xiāo)3.干云霄(ɡān)4.点行(xínɡ)5.戍边(shù)6.荆杞(qǐ)7.陇亩(lǒnɡ)8.声啾啾(jiū)二、词语释义1.行人弓箭各在腰:从军出征的人2.耶娘妻子走相送:父、母、妻子、儿女。耶娘,同“爷娘”3.哭声直上干云霄:冲入云霄4.行人但云点行频:点兵出征5.便至四十西营田:即屯田,指戍边垦荒6.去时里正与裹头:替征人裹

6、头。唐代男子成丁则裹头巾,象征行成人礼7.汉家山东二百州:古代秦居华山以西,华山以东统称山东8.禾生陇亩无东西:不成行列,意思是庄稼长得不好9.役夫敢申恨:我哪敢说出心中的怨恨。役夫:行役之人的自称之词。敢,岂敢10.信知生男恶:确实知道11.生女犹得嫁比邻:同乡12.新鬼烦冤旧鬼哭:烦躁愤懑三、名句背诵1.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2.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3.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4.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段解:诗人以重墨铺染的雄浑笔法,给我们展现了一

7、幅震人心弦的送别图。[][]段解:诗人通过设问的方法,让当事者,即被征发的士卒作了直接倾诉。[]——[][]段解:诗人揭露战争的罪恶,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应学生用书P29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他的诗被后人公认为“诗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

8、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二、相关背景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多次战争使兵力损失严重,朝廷乃大举征兵。杨国忠(当时任宰相)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哭声遍野。《兵车行》这首诗,就是诗人见到这样的情景后写的。三、内容提要这首叙事诗,用行人问答的方式,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穷兵黩武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四、写法借鉴1.环环相扣,结构严谨第一部分以人号马嘶、尘烟迷漫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