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上海在近代中国音乐发展中的地位

试论上海在近代中国音乐发展中的地位

ID:47813381

大小:5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6

试论上海在近代中国音乐发展中的地位_第1页
试论上海在近代中国音乐发展中的地位_第2页
试论上海在近代中国音乐发展中的地位_第3页
试论上海在近代中国音乐发展中的地位_第4页
试论上海在近代中国音乐发展中的地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上海在近代中国音乐发展中的地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上海在近代中国音乐发展中的地位张笑川朱小屏(复旦大学,上海200433;苏州科技学院,江苏苏州215011)摘要:从19世纪末直到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近代音乐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具有重要的地位。首先,由于“海派”的文化传统,上海成为中国新式音乐教育的试验场;其次,上海外国租界的音乐生活,为中国专业音乐人才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第三,大量市民阶层的存在,以及浓厚的商业氛围,现代化传媒的兴盛,使上海酝酿滋生了中国第一代流行音乐。关键词:近代中国音乐上海地位作者简介:张笑川(1970-),男,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苏州科技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讲师;朱小屏

2、(1973-),女,武汉音乐学院毕业,苏州科技学院音乐系讲师上海是近代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也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城市。它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国近代新文化形成中的地位,得到了学术界普遍的关注。作为近代新文化一个方面的近代中国音乐的形成和发展,上海在其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与上海城市独特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以及经济社会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上海在近代中国音乐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不但会使我们对于近代中国音乐发展史有深入的理解,也通过一个侧面使我们对上海城市的个性有深入的理解。虽然对近代中国音乐史的研究多会射猎上海,但是据笔者所见从上海城市特点的角度论述其与近代中国音

3、乐发展关系的还付阙如。日本学者榎本泰子的专著《乐人之都——上海》,以国立音乐院为主线勾勒了上海繁荣的音乐生活,突出了其在中国近代音乐发展中的作用;英国学者毕可思的长文《上海工部局乐队与公共乐队的历史与政治(1881-1946)》,全面梳理了上海工部局乐队的历史,并论述了其对中国音乐家的影响。本文的写作,多受二者之启发,特此致谢!一、近代音乐传播先驱上海,由于其独特的历史因缘和独特的文化环境,成为近代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桥头堡,也成为酝酿近代中国新文化的温床。近代中国新音乐的形成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近代的音乐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近代西洋音乐的传播和普及,一是传统音乐的传承与改

4、造。对于近代中国音乐史的内容,音乐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本文所指的近代中国音乐主要指从“学堂乐歌”以来,在西方音乐影响之下所产生的中国“新音乐”。中国“新音乐”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西方音乐的传播和中国化,一是传统音乐的改良。本文主要论述第一个方面。相关讨论,请参考陈聆群:《中国音乐史研究在20世纪》,载氏著:《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在20世纪——陈聆群音乐文集》,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其中,尤以西洋音乐的传播和普及为近代中国音乐形成的主要动力和内容。近代西洋音乐的传播,大致通过以下途径:1、基督教堂所带来的西方宗教音乐;2、新式军队中输入的西洋军乐;3、海外留学生

5、带回来的西洋音乐;4、近代学堂对西洋音乐的普及。这四种途径先后出现,而尤其以第四种因素对中国近代音乐的面貌影响最为深远。上海在近代中国夙得风气之先,在近代西洋音乐传播中亦是如此,其主要表现则在于它成为近代新式学堂普及西洋音乐之最早试验场。上海自五口通商以来就成为海外基督-页脚---教在华传教的大本营,因此基督教堂所带来的音乐对上海信徒的熏染尤为深远。但教会音乐对于中国近代音乐形成的贡献毕竟有限,新音乐的形成更依赖于新式音乐教育的发展。由于基督新教把教育作为在华传教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大量精力和财力用于办学,而其所办学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传授西洋音乐。从目前的资料来看,传教士在华

6、办学以上海为最早,而学堂中设置音乐教育科目也以上海为最早。例如1861年在上海创立的清心女中,在教学中已把音乐与语文、算术、圣经等科目相提并论。创办于1892年的上海中西女塾为展示平时教学成果,还举办音乐会。音乐会的规模不仅限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还半年一次对家长们,一年一次对普通市民公开演出。【日】榎本泰子著,彭瑾译:《乐人之都——上海》,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第6页。而上海人沈心工,则成为在近代中国第一个从事新式音乐教育的中国人。他出生于商人家庭,1902年到日本留学,1903年回国后,在南洋公学附属小学任教,开设了中国最早的唱歌课。1904年出版了《学校唱歌集

7、》,开创了“学堂乐歌”的形式。学堂乐歌是中国人最早用西洋音阶谱写的歌曲,成为近代音乐史的发端。上海的务本女塾、南洋中学等学校以及沪学会等团体都邀请沈心工指导唱歌。在沈心工《学校唱歌集》出版后,很多学堂开设了乐歌课,通过陆续出版的音乐教科书籍,初步的音乐知识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在此背景下,1907年公布的《奏定章程》,规定音乐课为初级小学的必修课。因此,李叔同曾推崇沈心工为“吾国乐界开幕第一人。”夏滟洲:《中国近现代音乐简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第37-39页。另一位上海人曾志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