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4长亭送别(第一课时)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4长亭送别(第一课时)

ID:47796972

大小:60.8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4长亭送别(第一课时)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4长亭送别(第一课时)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4长亭送别(第一课时)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4长亭送别(第一课时)_第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4长亭送别(第一课时)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 14长亭送别(第一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一册14长亭送别(第一课时)●从容说课《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它是以爱情为题材的杂剧高峰,是我国古典戏曲中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明代贾仲明为王实甫写的吊词《凌波仙》中高度评价《西厢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写相国小姐崔莺莺在普救寺遇书生张生,二人一见倾心。适遇叛将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崔母声称能解兵围者即以莺莺许之。张生仗义相救,计退贼军。事后,崔母嫌张生出身寒苦,弃约赖婚。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二人私下结合。在既成事实面前,崔

2、母虽无可奈何,却又强迫张生上京应考。这一折写张生赴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刻画了莺莺离别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后来经过张生和莺莺的共同努力,战胜了一切阻挠,有情人终成眷属。本折剧情可简化为四个方面。一是赴长亭路上的场面,写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二是长亭饯别的场面,主要刻画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三是临别叮嘱的场面,主要表现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既希望他“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又担心他考中后“停妻再娶妻”。四是分手后的场面,描写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

3、的痛苦。通过分别的场面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突出刻画了莺莺的叛逆性格。这样思想上有了新意,它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了封建社会的传统的联姻方式,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而且还表现了鄙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把握、鉴赏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鉴赏剧作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突破重点,突破难点,应在剧情了解的基础上,重点赏读若干支曲词,通过诵读、比较,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进行文学鉴赏的训练。并联系过去学习的课文,形成专题性阅读,提高学生的认

4、识能力。对语言和艺术表现手法,也要总结,温故而知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长亭送别》,进一步了解元杂剧中“生、旦、丑、末”等戏剧角色和“云、科”等戏曲吟唱道白手法的作用。2.通读全文,理解情节,分析剧中人物形象,体会主人公在分别时难舍难分的微妙心理。能力目标1.品味曲词多用修辞,融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而富于文采的特点。2.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欣赏情景交融的特点。德育目标1.理解文中主题,领悟剧中的矛盾冲突和莺莺性格中的叛逆精神。2.欣赏优美曲词,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教学重点1.积累有关知识,

5、品析人物形象。2.欣赏曲词特点,品味艺术魅力。●教学难点体悟莺莺别离时的心理,理解主人公的叛逆精神,明确本剧的戏剧冲突。●教学方法1.策划分角色朗读和美读,在读中领略优美曲词的艺术魅力。2.运用现代化手段,扩大课堂容量,为学生欣赏课文提供帮助。3.引导、点拨学生对曲词的赏析、学习和领悟曲词的艺术手法。4.运用比较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具准备多媒体或投影设备、VCD等●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积累相关知识,为鉴赏课文打好基础,把握课文情节、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有一首歌唱得好,“山不

6、转水在转,水不转人在转”。道出了人生就是不断奋斗、追求的一生,决定了大多数人要四处漂泊,不断踏上新的征程。新的相聚,往往意味着又一次的别离。“人生自古伤别离”,别离情从古唱到今,无论是“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惆怅,还是“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都难掩“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凉。尽管奢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发出“不破楼兰誓不还”的豪言,也难免“循墙绕柱觅君诗”的渴望,殷勤致问“君子意如何”。但是,最令人牵肠挂肚、难舍难分的恐怕还是要数本拟长相厮守却又不得不别离的恋人了。李商隐在《无题》诗中这样写道:(屏幕显示)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

7、,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怕见之不易,更觉别离之难,东风无力,人生何堪?唯效春蚕、蜡烛,终生相待。殷殷嘱托意难尽,但求青鸟常往返。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李商隐在此诗中更是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秋风渐起,黄叶飘零,又一对相亲相爱的人儿就要别离了,他们是否会像那些伟大的诗人一样畅叙别情呢?打开课本,请看《长亭送别》(板书)。(解说:营造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利于对文章的学习。同时,本

8、文曲词优美动人,故用诗歌导入,形式一致,易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解题资料显示屏1:王实甫(约1260~1336),名德言,字实甫,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他的创作活动时期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