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 背影教案1 苏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 背影教案1 苏教版

ID:47778840

大小:47.8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3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 背影教案1 苏教版_第1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 背影教案1 苏教版_第2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 背影教案1 苏教版_第3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 背影教案1 苏教版_第4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 背影教案1 苏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 背影教案1 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背影教案1苏教版教学目的一、 理解课文以背影为线索,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记事写人的结构特点。二、 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特色。三、 理解作者所表现的真挚的父子之情,认识尊长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教学设想一、《背影》这篇传统名作,现在编在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要求不能过高,须紧扣单元教学要求,加强语言的基本训练。二、安排两教时。教学中要保证有充分的时间朗读课文。课前要求学生参阅注释预习一遍,查词典正音。 第一教时教学要点  简介作者,交代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时间因素;结合写作背景讲读最后一段;正音释词;理清文章结构;研读第一段到第四段。  

2、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朱自清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县,后定居扬州。1916年19岁时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江苏的扬州、浙江的温州、宁波和上虞当中学教员。1925年暑假以后到北平清华大学任国文系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背影教案1苏教版教学目的一、 理解课文以背影为线索,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记事写人的结构特点。二、 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特色。三、 理解作者所表现的真挚的父子之情,认识尊长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教学设想一、《背影》这篇传统名作,现在编在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要求不能过高,须紧扣单元教学要

3、求,加强语言的基本训练。二、安排两教时。教学中要保证有充分的时间朗读课文。课前要求学生参阅注释预习一遍,查词典正音。 第一教时教学要点  简介作者,交代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时间因素;结合写作背景讲读最后一段;正音释词;理清文章结构;研读第一段到第四段。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朱自清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县,后定居扬州。1916年19岁时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江苏的扬州、浙江的温州、宁波和上虞当中学教员。1925年暑假以后到北平清华大学任国文系教授,当时只有28岁。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爆发,朱自清随清华大学迁往

4、大后方,在昆明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在艰难和贫困的生活中,他在认真努力地进行中国文学的教学和研究的同时,很关心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1946年10月,朱自清又回到北平,继续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并在行动上参加争取民主的运动,由一个爱国者走向人民,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当时,美帝国主义一面用枪炮支持国民党反动政府打内战,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又把它的剩余物资美国面粉运往中国,作为救济粮来笼络人心。朱自清为了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罪恶行径,他在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的宣言上签了名,并且在临终前还嘱咐家人"不要买政府配售的美粉"。因此,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赞他"有骨气

5、","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背影》是朱自清的名作,写于1925年。他到清华大学任教不久,接到父亲的来信。信中一些话,使他想起父亲待自己的许多好处,特别是七八年前父亲南京送行的背影,不禁泪如泉涌,便写下了这篇《背影》。他父亲的来信说了些什么呢?请看文章的最后一段,(这一段有些语句今天初一的学生较难理解,先学这一段,既可扫除难点,又弄清了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前文的内容。教师用讲读法进行讲解。)  这最后一段,内容相当丰富,写了家境的衰落,写了父亲的身世和心境,写了作者的感受和对父亲的怀念之情。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这对学习课文前面的内容是有帮助的。  二、正音释

6、词。  出示小黑板,学生注音,师生共同释词,有的看课文注释。  [交卸(xiè)]解除职务,向后一任官吏交代。  [奔丧(bēnsān)]从外地急忙赶回去料理长辈亲属的丧事。  [踌躇(chóuchú)]犹豫。  [迂(yū)腐][颓(tuí)唐]  [琐屑(xiè)][晶莹(yíng)]  [差(chāi)使][狼藉(jí)]  [簌簌(sùsù)][赋(fù)闲]  [游逛(guàng)][栅(zhà)栏]  [举著(zhù)]  三、自读课文,按第七练习题的要求概括段意层意;注意第一第二段所指的时间;提出疑问。  四、讨论文章结构,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板书如下:    五、研读第一

7、、二、三段。  1.第一段的"二年余"指什么时间?第二段的"那年"是哪一年?  --第一段的"二年余",指1923年到1925年,第二段的"那年"是1917年,因为第四段中提到"其实我那年已20岁"。从第二段开始是回叙往事。  2.第二段写徐州见父,为什么我"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怎么院子里会满是"狼藉的东西"?父亲的那句话("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包含着什么意思?  --父亲卸职失业,不得不打点行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