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测评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右图所示历史人物建立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朝代名称和时间是( )A.秦朝 公元前770年B.秦朝 公元前221年C.西汉 公元前202年D.隋朝 公元589年2.右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这一政治体制是( )A.皇帝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中央集权制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
2、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用泥制陶的事实D.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4.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 )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B.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D.农民纳税用的“斗”容量不同5.右图是小明设计的某朝代“疆域四至”示意图,这个朝代是( )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6.认识图片是我们学习历史的
3、一个重要途径,右面的图片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秦王扫六合的磅礴气势B.陈胜、吴广振臂一呼百应C.项羽气吞山河的霸气D.卫青、霍去病千里追匈奴7.“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B.秦末和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D.秦初和汉初8.从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到景帝时“都鄙廩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是汉初几代统治者都坚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其中休养生息的措施不包括( )A.
4、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B.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C.汉高祖让子弟到地方建立侯国D.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9.在学习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时,同学们对“百家”的理解产生了分歧。汉武帝“罢黜”的“百家”是指( )A.诸子百家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C.法家和墨家D.道家和兵家10.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一思想启发了西汉政府实施( )A.分封制B.郡县制C.“推恩令”D.科举制11.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
5、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是从哪一位皇帝开始的( )A.秦始皇B.汉武帝C.隋文帝D.唐太宗12.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认为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之沿革,认识其变迁进化之因果关系者也”。下列史实,与西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A.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北魏孝文帝改革D.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3.汉武帝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有(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颁布“推恩令” ③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 ④设置西域都护A.①②③④B.①②
6、③C.①②④D.②③④14.“光武中兴”中的光武帝是( )A.刘邦B.刘彻C.刘恒D.刘秀15.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物种,哪一种不是从西域传入的( )A.核桃B.水稻C.石榴D.葡萄16.下图是丝绸之路示意图,图中的第一个方框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它是( )→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A.长安B.洛阳C.成都D.杭州17.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既在发明过程中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 )A.
7、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18.河南省南阳市举办文化节时打出了这样的横幅:“借来医圣千秋名,添得药都万般彩。”你知道该地举办的文化节与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有关吗( )A.华佗B.扁鹊C.张仲景D.张衡19.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创作的史书被认为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这里的“他”是( )A.孔子B.司马迁C.杜甫D.司马光20.按照存在时间由长到短排列下列历史时期,正确的是( )①春秋时期 ②战国时期 ③秦 ④西汉 ⑤东汉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③C.⑤④③
8、②①D.③④⑤②①二、非选择题(21题7分,22题13分,23题8分,24题12分,共40分)21.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正因为时代、角度不同,所以对许多历史人物的思想文化活动都会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