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诗人谈诗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教案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诗人谈诗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教案 苏教版

ID:47742873

大小:56.3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09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诗人谈诗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诗人谈诗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诗人谈诗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诗人谈诗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教案 苏教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诗人谈诗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教案 苏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诗人谈诗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教案 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人谈诗》教案方案    教学目标  .了解新诗的特点,理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一个深夜的记忆》,能理解诗文蕴含的内涵及意境,说出作者抒发的感情.。  2.理解《宁静而深沉的意境》的内容,学习作者评论的方法。  3.谈谈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独特感受和见解,学会欣赏新诗。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诗歌评论,在理解前首先要研读《一个深夜的记忆》这首诗。如何在诗歌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理解这首诗的意境,这是教学本文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尝试通过朗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去体会诗歌的

2、意境。  引导学生学会在赏析中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象,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品味诗歌中体现的诗意,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教案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阶段研读鲁藜的《宁静而深沉的意境》,第二阶段对评论进行讨论,循序渐进,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诗歌讲析  .简介作者  鲁藜(1914-1999)原名徐图地,笔名流痕、怒隶、鲁加、许怀榕等。他的诗富于哲理,诗风纯真清丽,是我国“七月诗派”的卓越代表。因所谓“胡风反革命案”而蒙难二十多年,平反后,历任天津市文联副主席、

3、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从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醒来的时候》、《儿时的歌》《鹅毛集》《鲁藜诗选》等。  2.解题:这是一首现代诗,诗歌诗人通过对月光产生的错觉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对黎明的渴望,对光明的殷切期待(写此诗是中国还处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苦阶段)。  3.学生反复朗诵原诗,把自己对诗的理解在书上标注一下。  4.分析诗歌结构:第一节:盼望长夜结束  第二节:渴望黎明到来  第三节:回到现实中来  5.赏析第一节  诗的第一节只有三行,十八个字,第一句是客观叙述,“月光流进门槛”,一个“

4、流”字,富有动感,使得一幅静止的画面变得生动有趣了。第二句“我以为是阳光”是一种错觉,这里的阳光一语双关,既指现实中的阳光,又表示诗人内心对光明的追求。第三句“开门还是黑夜”,是对错觉的纠正,但又颇含深意。因为诗人写此诗是中国还处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苦阶段,他此时虽在延安,但是整个中国还在黑暗之中,因此这一句也是诗人真实的感受。  这一节的十八个字里,诗人却蕴藏着多么丰富的内涵。这就是语言精练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6.赏析第二节  在第二节诗中的“仿佛”一词,它不是一种明确的概念,只是一种“好像是”的感觉,但是

5、用在这里正是地方。“好像是”风吹动月亮的弓弦,于是他听见了黎明的音响。这是诗人的想象。如果是写实,反而令人难以置信,因为“仿佛”,就是把想象合情合理的表现出来了。可见准确的使用词语对增强使诗的艺术表现力之重要。  7.赏析第三节  诗的最后一节中,“河岸被山影压着,”有“星”流过旷野去,中的“流”字,都是精练与准确的高度结合。  这首诗的寄寓也是非常丰富而深刻,诗歌通过精练准确的语言,营造了特定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丰富而敏感的内心世界,难以言述的思想内涵。  8.体味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1)读

6、完这首诗,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句子?为什么?  (2)“月光流进门槛/我以为是阳光/开门,还是深夜。”第一节诗写月光引发的错觉,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好?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诗的第一节只有三行,十八个字。第一句是客观叙述,“月光流进门槛”,一个“流”字,是诗人的主观感受。用了这个“流”字,,使画面富有动感,让月光照在大地上的一幅静的画面变得生动有趣了。诗的第二句,“我以为是阳光”,这可能是诗人在瞬间产生的错觉,月光从字面上看是现实中的“阳光”,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光明殷切期待的心情。诗的第三句,“开门,还是深夜”

7、,这是对错觉的纠正,但又是颇含深意的(因为诗人写此诗时还在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这句话是在另一层次上对现实的真实感受。  (3)第三节诗写月光下眺望所见景物,你能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描述出其中的意境吗?试试看。  河岸被山影压着  有星流过旷野去  我感觉到,万物还在沉睡  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  明确:诗人独自面对大地,感到自己是最初醒来的人。这里用了“感觉到”这个词,就使这句诗有了更深一层的含意: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是盼望黎明最迫切的人,这里的诗人不是指他自己,至少不仅是指他自己。当时还处在抗日战争的艰

8、苦阶段,诗人生活在自由的土地上,经受过战斗的洗礼,但是整个中国还处在黑暗之中。最后两句诗,作者盼望黎明以后发现夜还正深,这是冷静和成熟的理智。  二、关于评论《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简介作者  曾卓(1922—XX),原名曾庆冠,当代诗人,其诗富于感情,有较深的内涵,诗风朴实、醇厚,虽然长期遭受不公正待遇,但热情却未因生活的艰辛而退却。出版的诗集有《门》、《悬崖边的树》、《老水手的歌》  2.解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