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724622
大小:7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06
《秋季期末考试高二政治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实用价值高。黄冈中学2011年秋季期末考试高二政治试题命题人:高少华校对:卫东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4小题,共48分)1.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生活中所讲的文化的是()①黄冈中学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②绚丽多彩的雨后彩虹③发射神舟八号飞船④参加党的十八大选举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2.培根指出:“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表明()A.文化被人民群众所掌握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B.文化的力量就在于它是否被传播C.传播文化就是交流文化D
2、.文化传播比创造文化更为重要3.提起节目,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春节,而大多数西方人首先想到的是圣诞节,这主要表明()A.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B.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C.文化发展具有继承性D.民族节目是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4.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因此()①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上创造的有价值的东西②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④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是因为()A.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B.文化多样性是
3、人类文化进步的重要动力C.各民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文化都反映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共性D.世界文化没有民族差异6.“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下列观点或做法与费孝通的名言相一致的是()①奥林匹克运动会由希腊走向世界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③世界文化的发展应坚持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统一④世界文化发展应实现天下大同,走向一元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不战而屈人之兵”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表明了()A.战争可以传播文化B.文化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C.文化是一种软实力D.不通过战争就可以将敌人士兵杀死8.2004年美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
4、DP总量的5.83%,英国占7.61,加拿大占3.8%,韩国大约6%,而2006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2.45%。这则材料表明()A.文化产业是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B.我国文化产业还有很大提升空间C.发达国家仍然主导着文化产业的“游戏规则”D.文化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如有需要,可查看作者文库其他文档。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实用价值高。9.邓小平说:“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出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
5、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主要表明了()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D.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10.“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共同错误在于()A.固守本民族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B.学习和接受外来文化C.不能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与发展D.否定了传统文化11.“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这表明了()A.汉字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字,要让汉字成为世界通用的文字B.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征C.汉字记录的内容博大精深D.汉字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
6、12.《三国演义》故事情节变化万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描绘了魏、蜀、吴三国大约半个世纪的纷争的兴衰过程。这主要表明了()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C.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D.我们必须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13.“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这一结论体现了()①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②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③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④文化可以决定经济政治的发展进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4.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这主要说明的是()A.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B.民族精神是民族的决定力量C.中华
7、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D.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15.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不同时代的历史任务不同,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有所差异,但都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在新时期我们要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A.敢于改革大胆创新B.团结协作,克难奋进C.一不怕苦,二不怕死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6.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一切传统文化,又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这一观点()①正确地回答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②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