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723517
大小:3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06
《333教育学考研真题解析名词解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33教育学考研真题解析一、名词解释(5分) 1、教育心理学化:裴斯泰洛奇最先提出;教育目的和理论要建立在儿童的儿童本性的自然发展规律上;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要适应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即教学内容心里学化;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理学化;让儿童成为自己的教育者。(一个分号一分)(记忆:心理学化就是遵循儿童心里发展规律) 2、三纲领八条目:朱熹在《大学章句》中将《大学》中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概括为大学之“三纲领”,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之为“八条目”。 3、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官家举办、
2、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建立于战国的齐国。集讲学、著述、育才并兼有资政议政的功能;特点是:学术自由,待遇优厚。(学术自由只其允许百家争鸣,待遇指的是学者的物质和政治待遇。) 4、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教师,固定的场所---学校,按照一定的组织形式,有组织、系统、有目的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进行影响的活动。 5、六艺教育: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指周礼和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射御指射箭和骑马;书数涉及书写和计算。特点是既重视思想道德,又重视文化知识,既重视为文事,又重视武备。 6、苏格拉底法:是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的由
3、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形成的独特方法。讥讽即对对方的发言不断发问,直至其承认其无知,助产术即帮助他解答疑惑。归纳就是从具体事物中找出共性,定义就是将这个共性应运于一般。该方法虽有局限但是有利于学生启发式思考。 7、学习动机:引起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 8、道德情感:是指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说引起的内心的体验,它与道德认知一起,是推动人产生道德行为或抑制不良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 9、教育目的:广义指的是存在于人脑中的对受教育者的预期。狭义的:国家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各级各类学校
4、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四部分。 10、智育:是传授学生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非智力的教育。智育在全面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的作用。 11、学制:一个国家各类各级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年限,修业年限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它是教育制度的核心。(和教育制度一样,它们都包含两部分一是物化的施教机构系统,另一个则是其中运行的规则。) 12课程: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教育动态存在。从育人目标上看,课程培养人的蓝图;从课程内容上看它是一种适
5、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连接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引导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和获取途径。 13、教学大纲:也叫课程标准,是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14、教学:即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活动。具体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动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15、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学工作质量所做的测量、评定和分析。它以参与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时间、场地等因素的有机结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进行的
6、评价。(记住教学不只是对教学结果的评价,它是对整个过程的评价,因此有诊断性评价、形成式评价、总结性评价等) 16、教育:广义:凡是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增强人们的体质,不管是有组织的无组织的,系统的还是零碎的,都可以称为教育。狭义受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 17、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
7、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发挥其才能,展现其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 18、人的身心发展:个体在生命个体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中,身心不断发生的变化,特别指个体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发展的过程。 19、终身教育:指人一生各个阶段所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也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纵向来看指一生所受的教育,横向指既包含正规教育也包含非正规教育。 20、陶冶教育法:教师利用自身和环境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过程。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要注意三点:创造良
8、好地环境;与启发式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21、德育:广义: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计划的 对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政治素养、思想素养、道德素养、法律素养,以促进其成为合法公民的过程。狭义:特指道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身上的道德素养加以影响,使他们具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