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705089
大小:51.1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建筑之美(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建筑之美班级学号姓名成绩2012年5月浅谈建筑之美摘要:本文通过对建筑美的涵义的界定,阐述了对建筑美的产生与发展,及建筑美的特征和原则等几个方面的一些感受与认识,提出并总结了当代建筑审美认知趋势和当代建筑的审美准则。关键词:建筑美建筑美学评价因素审美准则建筑是伴随着人类成长的一部史书。自有人类开始,人类就不断地创造着建筑物与建筑艺术。从原始岩洞、树木巢居到罗马建筑的宏大壮阔,再到哥特建筑的奇异灵动,乃至现代建筑的理性表达,建筑美始终在不断的建筑追求中被表达着。建筑是人类按照实用要求,在对自然界加工改造过程中创造出來的物质实体。同吋乂是在这个加工改造过程中运用了美学规律
2、,注入了审美理想。1建筑美学的内涵建筑美是城市美丽的音符。建筑和谐,人才能诗意栖居。建筑美学,这一学科遵循学科发展,顺应时代要求应运而生,方兴未艾。其任务不仅在认识和解释客观的建筑艺术现象,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于进一步更好地指导“建筑学”的发展和提高。我们知道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协调观点。建筑美学中要求用这个观点去理解造型艺术上的规律和法则,也耍用这个观点去处理建筑的科技性和艺术性的关系,研究建筑艺术的特点,并最终落脚于和谐之美。国语「《楚语》F1:夫美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这个定义道出了美的本质特征“和谐”。「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的说法
3、,形象地说出了建筑的形式美是有法则可循的,其最高层次的法则就是和谐美。从构图角度讲,和谐美包含了曲线美和对称美,是建筑形式美的综合体现和最佳体现。而建筑除形式美之外,还有一种更为重要的美,那就是内涵的“生机美”。如果说形式美是建筑美的肉体,那么生机美则是建筑美的灵魂。和谐创造美,建筑的和谐不仅使建筑本身的美得以展现,更令由众多建筑组成的城市美不胜收,令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美好之中。2建筑美的产生与发展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有关建筑的观念和美学知识随着人类对主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化,其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地拓展和变化。人类建筑及其美学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历程经历了六个阶段:
4、(1)实用阶段。自原始人类的建筑产生以来,最初主要是把建筑当作遮风避雨,防止野兽侵袭的生存手段。把这种观念理论化的代表人物是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他所著的《建筑十书》首次提岀了“坚固、使用、美观”的建筑三原则,以安全使用为出发点,并且有了美观的要求。该书为建筑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有些经验和技术原理至今仍有参考价值。(2)艺术阶段。这是把建筑奉为“艺术之母”和“凝固的音乐”的阶段。以14世纪〜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为代表,反对神权,要求人权,追求自由和人文主义现实思潮,大大推动了建筑观念的发展。出现了一批高超水平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以文艺复兴三杰「「「
5、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为代表,其卓越贡献使建筑的美学观念达到空前的高度,从而涌现出《论建筑》、《建筑五柱式》等许多理论和技术著作。在此基础上,1655年创建的巴黎艺术学院,直接在艺术院校培养建筑师,形成对建筑艺术形式重视的传统,这就更进•步地促进了建筑美学的发展。(3)机器观念的阶段。此阶段以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埃发表的《走向新建筑》一书为标志,鼓吹建筑革命、住宅应是“居住的机器”,采取工业化方法组织大规模住宅建筑,以解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所面临的严重房荒问题,强调重视住宅的居住功能和对城市的理性规划,把建筑美学观念转移到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上来,提出机器
6、美学的全新审美标准。(4)空间观念的阶段。认为空间是建筑的主角,从空间组合、变化、构成的角度来评价建筑。意大利建筑理论家布鲁诺•赛维兰是这种建筑观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1957年出版的《空间建筑论》一书。此时建筑界认识到建筑的空间艺术特征,开始向环境建筑美学观念接近。(5)环境观念的阶段。1981年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出的建筑师华沙宣言指出,建筑是为人类建立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和科学。建筑师的责任是:要把已有的和新建的,自然的和人造的因素结合起来,并通过设计符合人类尺度的空间,來提高城市的面貌。应保护和发展社会的遗产,为社会创造新的形势,并保持文化发展的延续性。「(6)可持续发
7、展观念的阶段。1999年的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分别从建筑与环境、建筑与文化、建筑与科技等几个方面讨论了21世纪建筑的发展方向,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念。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受能力。可持续建筑的实践应立足于高度的环境质量、文化繁荣、经济的可行性与经济发展共荣的基础上。在纷繁多样的建筑世界屮,建筑的美首先是形式美,建筑的形式美体现了“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与秩序”五大原则的综合美。另一方面,若形式美只限于形式本身外在的联系,即使达到了多样统一,也是不能传情的,这就要求建筑作为艺术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