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复习大纲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复习大纲

ID:47702133

大小:475.63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0-21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复习大纲_第1页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复习大纲_第2页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复习大纲_第3页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复习大纲_第4页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复习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复习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一、名词解释1、采样:将连续时间信号转变为脉冲数字信号的过程。2、导轨导向精度:动导轨按给定方向作直线运动的准确程度。3、执行元件:将控制信号转换成机械运动和机械能量的转换元件。4、可靠性:系统(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5、机电融合法:将各组成要素有机融合为一体而构成专用或通用的功能部件(子系统),其要素之间机电参数的有机匹配比较充分。6、机电一体化: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控制功能基础上引入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地结合所构成系统的总称。7、反馈:通过适当的检测传感装置将

2、输出量的全部或一部分返回到输入端,使之与输入量进行比较,用其偏差对系统进行控制,反馈控制的目标是使该偏差为零。8、伺服系统:又称随动系统,是用来精确地跟随或复现某个过程的反馈控制系统,使物体的位置、方位、状态等输出被控量能够跟随输入目标(或给定值)的任意变化的自动控制系统。9、微机控制系统:是将微型计算机作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控制器,结合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接口电路(数字和模拟)的设计、相应的控制硬件和软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匹配,实现对控制对象的有效控制。10、适应性设计:是在总的设计方案、原理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现有产品进行局部更改,或用微电子技术代替原

3、有的机械结构或为了进行微电子控制对机械结构进行局部适应性设计,以使产品在性能和质量上增加某些附加价值。11、PLC:采用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融合继电接触器控制的概念构成的一种控制器,使用可编程存储器存储用户设计的应用程序指令,由指令实现逻辑运算、顺序操作、定时、计数、算术运算和I/O接口通讯来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二、填空题1、机电一体化系统由机械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动力系统、(传感检测系统、和执行元件系统)五个子系统工组成。2、常用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必须具备的三大目的功能是变换(加工、处理)功能;传递(移动、输送)功能、储存(保持、积蓄、记

4、录)功能。3、机电一体化系统具备的五种内部功能分别是:主功能、动力功能、(计测功能、控制功能)和构造功能。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功能主要是对物质、能量、信息及其相互结合进行(变换、传递)和存储。5、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造功能是维护各子系统、元/部件在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相互关系。6、在评价系统(产品)内部功能与系统的价值时,计测功能的(精度)越高,意味着系统的价值越高。7、在评价系统(产品)内部功能与系统的价值时,主功能的(系统误差)越小,意味着系统的价值越大。8、根据接口的变换、调整功能,接口可分为零接口、无源接口、(有源接口、和智能接口)四大类。9、根

5、据接口的输入/输出功能,接口可分为机械接口、物理接口、(信息接口、和环境接口)四大类。10、运动参数是用来表征机器工作运动的轨迹、行程、(方向、和起止点正确性)的指标。11、机电一体化的三大效果是:(省能、省资源、智能化)。12、机械传动部件的主要功能是传递(转矩、转速)。13、机械系统一般由传动部件、导向支承部件、旋转支承部件、(轴系、和机架或箱体)组成。14、滚珠丝杆副中滚珠的循环方式有、(内循环、和外循环)两种。15、齿轮传动部件可改变传动的(转矩、转速)和转向。16、导向支承部件的作用是(支承、和限制)运动部件按给定的运动要求和规定的运动方向运动。1

6、7、按照导轨副接触面的摩擦性质,导轨副可分为(滚动导轨、和滑动导轨)、气体/液体导轨、弹性摩擦导轨。18、旋转支承的方向精度是指运动件转动时,其轴线与(承导件的轴线)承导件的轴线产生倾斜的程度。19、滑动摩擦支承按其结构特点分可为圆柱支承、圆锥支承、(球面支承、和顶针支承)四类。20、轴系的主要作用是传递(转矩、和传动精度)的回转运动,它直接承受外力。21、轴系由轴及安装在轴上的(齿轮、带轮)等传动部件组成。22、磁悬浮轴承是利用(磁场力)将轴无机械摩擦、无润滑地悬浮在空间的一种新型轴承。23、执行元件是位于机械系统与控制系统连接部位的(能量)转换系统。24

7、、伺服电机分为(交流伺服电机、和直流伺服电机)。25、控制用电机是电气伺服控制系统的动力部件,是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能量转换装置。26、控制用电机的运动方式有(回转驱动、和直线驱动)两种方式。27、交流伺服电机可分为(同步型、和感应型)两大类。28、步进电机可分为(变磁阻型、永磁型、和混合型)三大类。29、伺服电机控制方式的基本形式包括(开环控制、半闭环控制、和全闭环控制)。30、按照微型计算机的组装形式,微型计算机可分为(单片机、和单板机)微型计算机系统。31、按照微处理机位数来分,微型计算机可分为位片、4位、8位、(16位、和32位)、64位

8、等机种。32、程序设计语言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