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法的思考

关于书法的思考

ID:47684338

大小:3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1-25

关于书法的思考_第1页
关于书法的思考_第2页
关于书法的思考_第3页
关于书法的思考_第4页
关于书法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书法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格式.关于书法的思考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所谓“书法”就是写毛笔字,在古代是读书人必会的技能,是六艺之一,礼、乐、射、御、书、数,排在第五位。不能书,作为“上卿”是不光彩、不体面的。晋人更把“善书”作为煊耀门庭的筹码,互相比拼高低、优劣。到唐朝“楷法遒美”更成为选拔官员的必要条件,褚遂良、柳公权都是因字写得好而加官进爵。老百姓所说这人的毛笔字“写得好”,首先字得写得“好看”,要美观,看着舒服。这个标准自汉字产生以来一直成为人们欣赏“书法”的第一标准。自商朝甲骨文产生之时直至唐初,人们力求将字写的工整、有序,求其“工巧”之致,并以此来评价书者

2、。《说文解字》曰:“工,巧饰也,象人有规矩也。与巫同意。凡工之属皆从工(1)。”如唐张怀瓘《书断》引班固语:“得伯张书,稿势殊工,知识读之,莫不叹息”(2)。韦诞云:“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唯刘氏之法,书体甚浓,结字工巧,时有不及。张芝喜而学焉。转精其巧,可谓草圣,超然绝后,独步无双”(3)。“结字工巧”,是好的标准,“不及”则不佳,优劣高下据此而分。更有张怀瓘《书断》评索靖曰:“时人云:精熟至极,索不及张;妙有余姿,张不及索”(4)。精熟至极,技巧达到一定高度,即是“工巧”之极。而成公绥《隶书体》说“工巧难传,善之者少”.专业.专注..word

3、格式.(5),可知,当时人们对“工巧”的追求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付出大量的练习和努力。对于潦草与散漫的批评,也时见于这一时期的书论著作,如赵壹的《非草书》就明确提出对草书的批评。书法缺少了精心细致的技巧锤炼,技术含量不高,是书写水平差的表现。所以,对“秩序美”的追求,便成为人们书写的首要目标。张挥,行书横幅,《吴德先赏心乐事》作品尺寸:46×35cm而要“好看”是需要经过练习的。“工巧、精妙”就必须要有正确的练习方法。我们在新出土的商朝甲骨片上看到了练字甲骨片:前边一行,熟练而整齐,后面同样的内容反复刻了几遍,刀法生拙,歪歪扭扭,显然是“老师”在

4、教“学生”;汉简中亦见到练字简,一个字反复写了很多遍;出土的晋人残纸中,亦有练字纸。这些都证明,古人写得好,是经过练习的。没有不经过练习,拿起笔来就能写得出神入化、精妙之极的。一分练习,一分所得,一分功夫,一分收获。对于如何来训练,古人多说理念,而少谈及方法。明冯班在《钝吟书要》中谈及教童子方法:“余教童子作书,每日只学十字,点画体势须使毫发毕肖,百日以后便解自作书”(6)。初始学书,每日十字,这便是定时定量;.专业.专注..word格式.而使十字毕肖,则是集中精力突破,做到少而精,而且有标准要求,如此精临细摹,百日后,掌握的单字达到一千字,乃由少到

5、多,由易到难,学生就知道如何自学。这个方法,可以有效的将每日之功,积成书写之功。积少成多,从手到眼,从眼入心,获得稳定的进步。古人在这方面下了最笨的功夫,但取得最好的效果。用描红、双钩、单钩摹书,再合以临书的方法,实现“毕肖”的目标。在初摹某帖的阶段,摹书法对细致入帖会起到关键作用。它能有效地训练学书者的手和眼,忘我入帖,达到精准的目的。今人多嗤之不用,谓“小儿科”,故字不准。宋姜夔《续书谱》云:“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夫临摹之际,毫发失真,则神情顿异,所贵详谨”(7)。只有精心的临摹,才能在布白、位置

6、上不失其美。古人5、6岁开始拿毛笔练字,至30岁,25年的时间,足以打下扎实的功底,至中年后挥洒自如,自不在话下。而当代人,几人有此功?其实早在宋代,就已有少时功夫不足,而晚年不济之说。如欧阳修说:“古之人不虚劳其心力,故其学精而无不至。盖方其幼也,未有所为时,专其力于学书。及其渐长,则其所学渐进于用。今人不然,多学书于晚年,所以与古人不同也”(8)。少年学书,精力充沛,体纯心静,所学不忘,益于终生。当代,书为余事,不能尽全力,又不能自少时做功,故佳者绝少,非才力不行,功不到也。“此所谓非知之难,而行之难者也”(9)。正确的学习方法是能力获得的有力保

7、障。书法之练习,是一种将外部诸要素转化为个人修养的重要修行手段。张挥,行书横幅,东坡词二首作品尺寸:87×.专业.专注..word格式.24cm书法的学习,无论学什么书体,第一阶段,都需要达到以下目标:一、点画准确,有一定质感,能生动而自然完成各种点画书写。点画的准确与否是笔法的训练。笔法是书法的核心,任何书体,不通笔法,不入其门。点画是笔法运动的结果,是纸上的形象。因此,通过学习古帖,掌握古人的笔法运动规律是根本,这样点画才能准确,才能入帖。经长期的正确训练,质感会慢慢增强,力感由其中生发,熟能生巧,点画才会生动、自然。而笔法之得“非口传心授,不得

8、其精”(10)。米芾亦云:“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11)。古人为求正确笔法,远道寻师,跪求、掘墓,用尽各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