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671800
大小:4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19
《医药物流论文 医药储备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医药储备机制研究一、医药储备概述现行《国家医药储备管理办法》规定,医药储备是政府职能。在中央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实施的原则下,建立中央与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医药储备制度,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中央医药储备主要负责储备重大灾情、疫情及重大突发事故和战略储备所需的特种药品、专项药品及医疗器械;地方医药储备主要负责储备地区性或一般灾情、疫情及突发事故和地方常见病防治所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承担药品储备职能的企业依照目录储备药品,此类药品可以按规定的比例在市场上流动、更新库存,但在国家出现
2、灾情、疫情时,应按时按量提供。然而,近年我国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却暴露出该制度存在诸多问题。由于我国现在医药物流体系并不完善,过多的自然灾难把我国医药资源和卫生问题也在慢慢地激发。比如四川地震和全国各地的自然灾害,其急求援的药品正在成为灾难发生时重要部分,可以直接去救死扶伤的物资,其供求关系人们群众的生命安全,灾害事件发生的时候,若不能及时地送到所需要的地区,那么就会给人民带来损害,由于国家在药品应急供应方面非常被动,其药品应急系统存在着不足,这说明药品应急物流体系并不是很完备,导致网络系统监控并不是很
3、到位,由于我国对应急物流的研究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所以并没有实现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进行跨跃,所以需要数学工具、现代化计算机帮助医药储备应急物流的运输,主要还包括应急物流的管理、运输规划;选址配送以及决策等,所以对于药品应急物流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很少有人真正去涉及过,导致整个物流体系无法完善。 二、我国医药储备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一)制度设计层面1.医药储备目录设计不完善目前我国医药储备目录根据已发生事件所需物资品种和数量制定,每次突发重大公共事件后相关部门都对目录进行增补,如“SARS”9之后一批抗感染药物
4、就进入了国家医药储备目录。但面对新型灾害和突发状况时,现行目录无论品种和数量都难以满足需求。以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为例,我国紧急启动了国家和地方两级医药储备,生产企业日夜加班生产,流通企业昼夜不歇调运,但仍不能满足灾区所需。大量急需的药物和器械都不在国家医药储备目录当中,如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羟乙基淀粉、甘露醇注射液和病床等。目前的医药储备中,急救抢救类药品和器械只占很小的比例,由于运输及配送的问题无法及时到达灾区;而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原本就处于市场紧缺状态,短时间内更是无法满足灾区的需求。2008年,北京
5、市进行奥运专项储备目录拟定之初,出现了专家提供目录大量重复的现象。2009年甲型H1N1流感肆虐全球,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药物“达菲”不在国家医药储备目录中,也没有特许的药物储备商业企业。另一方面,某些在正常情况下价格低廉、产量大的物资容易获取,无需作为储备物资存放,此类物资的囤积反而会给救援行动带来不利影响。如汶川地震中的大量剩余物资为口罩、阿莫西林颗粒、0.9%氯化钠溶液、84消毒粉、一次性注输器具等,相关部门不得不提供大量人力、财力及场地设施进行管理。据统计,震后3个月起到2008年9月15日,已处置
6、剩余药品193831件(占45%)、医疗器械96423件(占49%)、消毒杀菌药品2000吨(占33%),尚储备药品129895件、医疗器械74018件、消毒杀菌药品231吨。这些剩余的物资中很大一部分不再适应地震后期的救治需要,其处置工作却要消耗不少资源。2、医药储备管理机制不合理现行的储备制度难以解决企业的经营风险,不利于市场良性发展。以抗击“SARS”一役为例,许多激素、抗病毒类生化制品原料等全面走俏涨价,医疗部门大量购进药品,货款往往又不能及时汇给企业,使得企业日常经营运转困难。同时,由于药物价格曾一
7、度被肆意炒高并出现抢购,许多流通企业疯狂地囤积急需药物。“SARS”结束后某些企业库存量倍增,导致市场出现混乱局面。汲取了“SARS”教训后,我国应急体系得到进一步改进和发展,汶川大地震后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药物的生产和调度,短时间内相关产品的市场得到扩容。但是,由于供需关系强烈失衡,很多原材料都一时无法供应,药品生产已不计成本,各种其他成本也相应提高,市场机制被扭曲。奥运专项储备为药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也造成了药品的大量浪费。相比地震等重大灾害,甲型H1N1流感的医药储备没有深感紧迫的原因之一是防控流感还有
8、隔离、带口罩、救治等多种渠道,能留出生产“达菲”等药品的周期。但目前医药储备的不完备性已暴露无遗。3、各部门职能重叠或权责不清9我国没有针对突发事件的常设危机管理机构,危机爆发时缺乏社会各层面各系统之上的统一领导。医药储备方面,1998年之前此工作由原国家医药管理局管理;1998年撤销国家医药管理局后,由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的经济运行局管理;2003年起,主管部门改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