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665849
大小:39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1-27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国际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国际比较刘士谦摘要:本文在简要介绍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公司治理的两大主要派系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国际成熟的公司治理水平尤其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协议关于银行公司治理框架的要求之间的差距,并提出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水平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银行监管 文章编号:1003-4625(2007)05-0080-04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ispaper,ba
2、sedonabriefintroductionofthetwomainschoolsandtheirdevelopmenttrendsofcorporategovernanceinthecurrentwesterndevelopedcountries,focusesonananalysisoftheproblemsexistingincorporategovernanceinChina’sstate-ownedcommercialbanksandthegapbetweenourcorporategoverna
3、nceandtheinternationalmaturecorporategovernance(especiallytherequirementsrelatingtobankingcorporategovernanceframeworkofBasleBankingRegulationAccord).ItalsoputsforwardsomepropermeasuresforperfectingthecorporategovernanceofChina’sstate-ownedcommercialbanks.
4、 Keywords:state-ownedcommercialbanks;corporategovernance;bankingregulation 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Governance)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名词,90年代后才被广泛讨论并应用,是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壮大而产生和发展的。公司治理结构思想始于90年代美国学者对美国公司缺乏竞争力的研究,当时美国大型公司的持续重组、董事会的改组以及经理报酬收入的大幅增长等一系列变化,导致他们需要寻求一种新颖的治理制度,从而使公司治理
5、结构成为热门话题,将公司治理的研究推向了前沿。 一、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的银行治理结构比较 从全球范围看,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有两种典型的模式。一种是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型法人治理结构和以日本和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型法人治理结构。一些学者将英、美模式称为“保持距离型”(arm’s-length)融资模式,或市场型的治理结构;而将德、日模式称为“控制导向型”(control-oriented)融资模式或管理型的治理结构。不同治理结构的形成有其不同的历史的、法律的甚至是哲学上的背景,在
6、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公司财产所有者与法人所有者之间的权力分立与制衡机制。大体上说,这两种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区别在于:1.主要由于英国美国的股市比较发达,企业资产结构中股市的地位举足轻重,因而英美法系的公司治理更多地依赖于公司外部市场的力量,更强调股市的流动性(liquidity),而且由于公司拥有众多的小投资者,但小股东们对经理层的影响力较弱。于是,这种模式比较强调保护少数股东的利益,要求公司财务数据充分公开,增强透明度,禁止内部人交易,用股票市场监督经理。兼并、收购等公司控制市场(corporate-con
7、trolmarket)在这种模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日本和德国等大陆法系的公司治理则由于企业资本主要来自于占据支配地位的银行和财团,因而更多地依靠债务约束和经营者的“团队精神”以及法人股东在公司非正常状态下的控制力。投资者(主要是银行,或与公司有商业关系的其他持股公司)持有大比例的股份,他们与经理层保持长期关系,并对经理实施直接监督。由于股权集中于几个大股东手中,他们有足够的动力,也有足够的能力对经理层实施监督和控制。 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是在不同的法律制度环境下,和对金融管制上的差
8、异等因素下分别形成的,可以说是各有特点,其与各国的宏观环境(包括法律体系、金融结构、文化传统等)相适应,很难简单地区分孰优孰劣。从国际经济界的动向看,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经济界对日、德体制比较推崇,认为这种银行和企业集团控股方式有利于鼓励企业着眼于长期发展;而英美以股市为主的资本市场则容易导致经理层因为关注短期的市场压力而采取短期行为,可能为了眼前的投资回报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20世纪90年代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