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皱臂尾轮虫对2种赤潮微藻摄食的研究【开题报告】

褶皱臂尾轮虫对2种赤潮微藻摄食的研究【开题报告】

ID:476633

大小:3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8-08

褶皱臂尾轮虫对2种赤潮微藻摄食的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褶皱臂尾轮虫对2种赤潮微藻摄食的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褶皱臂尾轮虫对2种赤潮微藻摄食的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褶皱臂尾轮虫对2种赤潮微藻摄食的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褶皱臂尾轮虫对2种赤潮微藻摄食的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褶皱臂尾轮虫对2种赤潮微藻摄食的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生物技术褶皱臂尾轮虫对2种赤潮微藻摄食的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属轮虫动物门,单生殖巢纲,游泳目,褶皱轮虫科,臂尾轮虫属(以下简称轮虫),是多种海产经济动物幼体理想的开口饵料。轮虫的适应能力强,生长快,繁殖迅速,营养丰富,大小适口,体内含有粗蛋白达60%—70%,而且活体轮虫不会造成水质污染,因此近十多年来,以轮虫作为鱼虾蟹幼体开口饵料的人工育苗技术已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能否持续生产轮虫,已成为水产动物种苗生产不可短缺的环节。此外,轮虫不仅在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重要意义、对水产养殖有重要饵

2、料学价值,而且在世界范围内还可作为环境监测和生态毒理学研究受试生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进行轮虫工厂化连续培养技术的研究,并已取得初步成果。1980年以来,我国在轮虫的培养技术方面虽然已有过研究,但直到近几年这些研究才得到进一步加强,这对指导轮虫培养生产将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轮虫的研究主要都集中在培养技术、饵料生物的饵料效果、急性毒性实验、种群数量和实验种群动态等方面,而对轮虫基础摄食的研究却较少。本文以养殖生产中常用、又易于大量培养、且为典型滤食性的褶皱臂尾轮虫为实验材料,旨在研究不同浓度2种赤潮微藻对其摄食的影响,以及光照和温度对褶皱臂尾轮虫对2种赤潮

3、微藻摄食的影响,以期揭示食物种类和浓度对浮游动物摄食的影响机制,为赤潮微藻和浮游动物关系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二、研究的基本内容:1、褶皱臂尾轮虫对2种赤潮微藻的摄食率和滤水率;2、光照对褶皱臂尾轮虫对2种赤潮微藻摄食的影响;3、温度对褶皱臂尾轮虫对2种赤潮微藻摄食的影响;4、建立一套有效地培养浮游动物-微藻的混合培养体系。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一)研究方法1、利用饵料浓度差减法(BatchCultureFeedingExperiment)测定褶皱臂尾轮虫对2种赤潮微藻的摄食率,采用计数框于显微镜下对藻细胞进行计数,按照Frost(1972)公式CR=(V/N)

4、×(lnCt–lnCtf)/t、IR=CR×(Ctf-C0)/(lnCtf-lnC0)计算褶皱臂尾轮虫的虑水率CR和摄食率IR。2、在预实验基础上,设置不同的温度和光照梯度,研究褶皱臂尾轮虫对赤潮微藻的滤水率CR和摄食率IR。3、褶皱臂尾轮虫对2种赤潮微藻种群增长率的影响:采用公式r=(lnNt-lnN0)/t来计算种群增长率。(二)技术路线接种藻轮虫饥饿24h计数轮虫、计算V轮虫计数藻细胞、V母液配制藻液黑暗培养24h计算CR、IR计数藻细胞三、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2010年9月到2010年10月:查阅文献、资料,准备实验中要用的材料和仪器。2010年11月到2011年

5、2月:进行实验和外文文献的翻译。2011年3月到2011年4月:完成毕业论文。2011年5月:准备毕业论文答辩。四、主要参考文献:[1]张美如,万夕和.日本轮虫培养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科学养鱼,2004(8):58-59.[2]王堉.褶皱臂尾轮虫繁殖培养的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1980(1):27-45.[3]张道南,白莉平,张毅,等.利用啤酒酵母活菌株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研究[J].水产学报,1982,7(2):113-123.[4]田景波,孙广德,张庆文.不同饵料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生长繁殖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1982,7(2):113-123.[5]王金秋

6、,李德尚,董双林.面包酵母添加光合细菌和Vc后培养轮虫的效果[J].水产科学情报,1999,26(1):25-27.[6]李元广,许璞,魏万权,等.轮虫培养过程中生长及环境变化特征分析[J].水平养殖,2000(3):23-26.[7]曾国权,褶皱臂尾轮虫室内高密度技术培养技术[J].科学养育,1998(4):36-37.[8]廖永岩.褶皱臂尾轮虫室内高密度培养及在远海梭子蟹育苗中的运用[J].海洋科学,2003,27(4):68-71.[9]王金秋,李德尚,曹吉祥.5种藻和2种酵母对萼花臂尾轮虫饵料效果的比较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03,27(5):476-486.

7、[10]张才学,郑文凯,林玉凤,等.4种金属离子及其混合液对壶状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试验[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5,25(1):56-59.[11]冯蕾,肖慧,王仁君,等.两种海水轮虫对uV-B辐射敏感性的比较[J].海洋环境科学,2006,25(3):25-28.[12]王丽平,颜天,谭志军,等.塔玛亚历山大藻和东海原甲藻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数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7):1151-1155.[13]韩红蕾,冯蕾,李鑫,等.uV-B辐射增强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增殖的影响[J].海洋环境科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