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ID:47658106

大小:126.5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18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_第1页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_第2页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_第3页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_第4页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钟金宝•一、病名•二、病因病机•三、治疗方法•四、科研概况•五、前景展望•六、我科经验•七、名家治法举例•八、中草药选介•九、中药使用注意一、病名•祖国医学记载的“干癣”、“顽癣”、“松皮癣”、“白泥"、“白疤风”、“蛇风”、“白壳疮”等病与该病有一定的相关性。•与银屑病相关的内容首见于隋代的《诸病源候论》:i°干癣,但有匡郭,枯索,痒,搔Z口屑出是也。i土这是祖国医学关于本病的最早记载。•《山海经i0中山经》中可见到关于i°癣i土的较早记载:i。(渠之山)其中多豪鱼,状如鲂,赤喙尾赤羽,可以已口癣i±;•《外科启玄》第一次提出了“白壳疮”这一病

2、名,泊壳疮者,即癣也。……皆因毛孔受风湿之邪所生"。•《外科正宗》在“顽癣''病因病机分析和治疗用药方而,基本卜-都继承了《窦氏外科全书》的认识,认为“顽癣,乃风、热、湿、虫四者为患。……此等总皆血燥风毒克于脾、肺二经雹•《外科大成》首次提出“口症?'的病名,“口疙,肽如疹疥,色口而痒,搔起口屑,俗呼蛇风。从该书对“白泥”临床表现的描述来看,与现代医学的银屑病基本-•致。•《医宗金鉴》第一次把癬'与“口它'分别论述,明确“口它'与癬'的区别•综上所述,祖国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在早期,把认识对彖定位于一类疾病,导致认识对象不明确。随着认识的发展,渐把,白症:”从一类疾病中分离出来;二、病因病

3、机最有代表性是三大学说•血热论•血瘀论•血虚论血热论的代表•朱仁康:i°血分有热i土是银屑病的主要病因,若复因外感六淫,或进食玄辣火炙、鱼虾酒酪,或心绪烦躁,七情内热,以及其它因素侵扰,均能使血热内蕴,郁久化热,以致血热毒邪外缠肌肤而发病。•赵炳南:血热是发病的主要依据。因七情内伤,致气机维滞,郁久化火,饮食失节,致脾胃受伤,郁久化热,或外受风邪,夹杂燥热之邪客于肌肤所致血瘀论的代表•秦万章:结合四医学检查,认为银屑病患者存在着7项血瘀指征:(1)肌肤甲错关节不利;(2)皮损鳞网剥离町见出血点;(3)约35%想者有舌苔偏紫或有瘀斑;(4)皮损毛细血管镜检可见毛细血管扭曲;(5)血液粘度增高

4、;(6)皮疹广泛,患者血管通透性明显増高;(7)真皮乳头毛细血管扩张,并有小脓肿形成。•吴绍熙:通过对银屑病患者血瘀实质的研究发现,患者红细胞变形功能降低,膜ATP酶活力界常,提示患者的红细胞存在有膜电荷、膜功能乃至膜结构明显异常。血虚论的代表•顾伯华:总由营血亏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初起多夹有风寒或风热Z邪,侵袭肌肤,以致营养失和,气血不畅,阻于肌表而生;或因湿热蕴积,阻于肌表而发;或因病久风寒、风热、湿热Z邪耗伤气血,致使血虚风燥;或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致使营血亏损;或因调治不当,毒热流窜,入于营血,内侵脏腑,导致气血两燔而发病。•除以上学说外,还有毒盛学说、阴虚瘀热论等。总之

5、,病机上不离风、热、每、瘀、燥。但近来肖青林提出了阳虚体质是银屑病的根本病因,为屮医药治疗银屑病提供了一条新途径。《黄帝内经》云:“阳化气,阴成形"。银屑病冬季发病,寒区易患,眾体四肢外侧(阳而)多被累及等推断,其发生多由阳气不足,阴气侵凌所致。尽管临床多见假热之象,缘“阳虚则寒”,致血在脉内凝而不行形成瘀阻,即表现现代医学所谓“微循环障碍”,基于这种认识,研究者认为治疗应从温补肾阳入手。三、治疗方法•辨证论治•专方治疗•外治•心理治疗•光量了血疗•药浴疗法•食疗辨证论治•赵炳南将银屑病分为血热型(进行期)和血燥型(静止期)。血热型(进行期)治以清热凉血活血,方用口泥一号方加减:生-槐花3

6、0g,紫草根15g,赤芍15g,口茅根30g,生地30g,丹参15g,鸡血藤30g;血燥型(静止期)治以养血润肤,活血散风,方用白泥二号方加减:鸡血藤30g,土茯苓30g,当归15g,生地15g,威灵仙15g,山药15g,露蜂房15g•朱仁康根据皮损特点及舌象脉证分为血热风燥证和血虚风燥证。血热风燥证治以清热凉血解毒,方用克银一号:土茯苓30g,忍冬藤15g,草河车15g,白鲜皮15g,北豆根10g,板蓝根15g,威灵仙10g,生卄草6g;血虚风燥证治以养血润燥解寄,方用克银二号:生地30g,丹参15g,玄参15g,火麻仁10g,大青叶15g,山豆根10g,白鲜皮15g,草河车15g,连翘

7、10g•赵本真将银屑病分为3型。(1)血热熨用银花30g,紫草30g,生地15g,丹参I5g,白鲜皮15g,黄柏12g,赤芍12g,知母12g,白痰藜12g,梔子12g,人黄10g,门茅根10g;(2)血燥型用当归15g,熟地15g,天冬15g,麦冬15g,口鲜皮15g,口茨藜15g,生地12g,黄苓12g,地肤子12g,红花10g;(3)血瘀型用当归15g,赤芍15g,三棱15g,莪术15g,土幣虫15g,白鲜皮15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