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糖尿病血管病变机制及中药治疗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糖尿病血管病变机制及中药治疗进展吴诚许惠琴以(1南京中医药大学药理教研室,江苏,南京210046)摘要:糖尿病血管病变是Fil于持续性的高血糖症状,导致组织器官代谢异常,继而产生功能障碍及形态上的改变,发病机制包括:非酶糖基化、多元醇通路激活、蛋白激酶C激活、血液流变学异常等。中医药在治疗血管并发症上发挥了化学药物难以替代的作用。关键字:糖尿病血管病变非酶糖基化多元醇PKC血液流变学屮药中图分类号:R255.4R587.1R28文献标识码:AProgressofResearchonTheMechanismofLesionofBloodV
2、esselinDiabetesandTheChineseMedicineTheropyWUCheng1,XUHui-qinr:(1.Nan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JiangsuNanjing210046)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在中医学中属“消渴病”范畴,是一种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分为I型一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和II型一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H1o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内胰岛素缺乏形成的持续性高血糖,这种持续性的高血糖状态可以导致一些组织
3、器官的代谢异常,继而产牛功能障碍及形态上的改变,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其大血管病变性质为动脉粥样硕化,主要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等大血管,而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特有的慢性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肾、神经等微血管病变。糖尿病特征性血管病变如坏疽、视网膜病变、肾病变的发病率也逐年攀升,已成为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明确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理及对这类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发病机制1.1非酶糖基化反应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高血糖可与血液循环屮游离氨基酸和组织中的蛋白非酶性结合,最终形成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4、(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AGEs),这种化学反应称之为非酶糖基化反应。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非酶糖基化加速,作者简介:吴诚(1985-),男,江苏常州,在读硕士。Tel:13809008521E-mail:339228683@qq.com*通讯作者:许惠琴(1961-),女,江苏南京,博士,教授。Tel:(025)85811933E-mail:hqxu309@yahoo.com.cnAGEs生成增多【2〕。AGEs分解代谢取决于组织降解与肾脏的排泄。细胞(如巨噬细胞)通过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的受体消化降解AG
5、Es
6、3A51,有报道,胰岛素通过IRS/P23途径能加速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介导的内吞AGE蛋白的作用⑹,进一步的细胞内降解,形成低分子量的AGE肽,再经细胞外基质成分中的蛋白水解作用变成一组AGEs修饰物质进入细胞间隙和血液循环中[3'5'71o这些肽在近端肾单位被不同程度的再吸收和进一步降解,剩余物从尿中排出,所以有效的AGE降解依靠正常的肾功能35.7.81。间质细胞如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也参与了AGEs的排泄叫当AGEs牛成过多或清除减少时,在体内积累可成为一类有害物质,对机体组织造成损伤。AGEs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球细胞和
7、巨噬细胞表面的AGE受体(RAGE)结合,可引起受体介导的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的产生,激活多效转录因子NF・kB,引起基因表达上的病理学改变。由AGEs降解得到的多肽具有高度活性,它们能与血管壁上或血管内的蛋白(如胶原蛋白、脂蛋白)靶点结合,导致血管损伤。AGEs肽致血管损伤有以下两条途径:①AGES形成修饰蛋白后,直接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完整和生理功能。如胶原蛋白和细胞外基质蛋白被非酶糖基化后可改变血管壁结构造成血管壁的通透性;晶体蛋口糖化后可致片内障;髓鞘蛋白糖化后可致神经传导速度改变而引起神经
8、病变;血红蛋白糖化后可致氧输送能力降低而引起组织缺氧造成代谢障碍;心肌丛血管、肾小球血管以及冠脉等大血管蛋白糖化后导致血管硬化,从而发牛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肾和视网膜病变〔⑼。②AGEs形成修饰蛋白后可成为自身抗原,激活免疫细胞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如口介素・1、口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等,对脂质代谢、内皮细胞增殖及其功能都有影响,使糖尿病血管并发症进一步加重和恶化,1M5,o1.2多元醇代谢通路激活多元醇通路,乂称山梨醇通路,由醛糖还原酶(aldosereductase,AR)及山梨醇脱氢酶(sorbitoldehydrogenase,SD
9、H)共同参与完成。主要过程:在糖尿病高血糖条件下,继发性的细胞内高葡萄糖可以激活关键酶AR,并使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山梨醇极性较强,不能自由透过细胞膜,大量在细胞内蓄积,引起细胞内渗透压增加,细胞肿胀和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