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化学三轮冲刺镁、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仿真模拟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镁、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一、选择题1.镁铝合金质优体轻,又不易锈蚀,被大量用于航空工业、造船工业、日用化工等领域。下列关于镁铝合金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此合金的熔点比镁和铝的熔点都高B.此合金能全部溶解于稀盐酸中C.此合金能全部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中D.此合金的硬度比镁和铝的硬度都小【答案】B【解析】A.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金属的低,A错误;B.此合金的主要成分是镁和铝,均能与稀盐酸反应,能全部溶解于稀盐酸中,B正确;C•此合金属于镁和铝的混合物,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错误;D.合金的硬度比各成分金属的高,
2、D错误,答案选B。2.®A1②AI2O3③A1(OH)3④NaHCO:,四种物质屮,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合物是()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铝是单质,氧化铝、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既能与硫酸反应乂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答案选A。3.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有铝元素,在溶液中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甲是A1,丙是A1(NO3)3,则乙一定是NaA102B.若甲是A12O3,丙是NaA102,则乙一定是Al(N03)3C.若甲是Al(N03)3,丙是Na
3、A102,则乙一定是Al(0H)3D.若甲是A1(OH)3,丙是Al(N03)3,则乙一定是NaA102【答案】C【解析】A.若甲是A1,丙是A1(NO3)s,则乙可能是NaA102或KAIO2等,故A错误;B.若甲是AUh,丙是NaA102,则乙可能是A1(NO3)3或硫酸铝、氯化铝等,故B错误;C・若甲是A1(N03):b丙是NaA102,则乙一定是Al(Oil)3,故C正确;D.若甲是Al(Oil)3,丙是AKNO",则乙可能是NaAlO?或KA1O:?等,故D错误。故选C。4、已知卫是一种金属单质,"显
4、淡黄色,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则C的以下性质错误的是()A.溶液呈碱性B.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C.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气体D.受热易分解答案:D解析:乃是淡黄色的氧化物。因此,金属円为gB为兴“玄^乃。根据图屮转化关系推知C为-VtfjCQi°为NuOH,水解使溶液呈碱性,与反应生成ccq,与盐酸反应生成UQ,但受热不易分解。5、在一定条件下,钠与。2反应可生成1.5g固体,若将相同质量的钠与80mL0.50mol•L_I的盐酸反应,钠恰好完全转化为NaCl,则1.5g固体的成分可能是()A.Na2OB.
5、NB2O2C.Na2O和Na2O2D.Na202和MO2答案:C解析:钠与盐酸反应最后所得溶液为NaCl溶液,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及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可^n,n(Na+)=n(Cr)=n(HCl)=0.50mol•f'XO.08L=0.04mol<>若固体为NaQ则其质量应为0.02molX62g・mol'^1.24g;若固体为N&O2,则其质量应为0.02molX78g•mol=l.56g;若固体为Na02,则其质量应为0.04molX55g•mol=2.2g。而固体质量为1.5g,故该固体可能为Na2O和Na
6、202的混合物、Na?。和NaO2的混合物或三者的混合物。6、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该白色粉末可能为()A.NaHC03>Al(0H)3B.AgCl、NaIICO.3C.Na.SOs>BaCOsD.Na2C0;^CuSO-,【答案】C【解析】A.NaHCO;}>Al(OH)3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生成硫酸钠、硫酸铝、二氧化碳和水,最终
7、无固体存在,A错误;B.AgCl不溶于水和酸,加入水后,碳酸氢钠溶解,而血C1不溶,再加入足量稀盐酸,AgCl仍然不溶,固体不能全部溶解,B错误;C.亚硫酸钠和碳酸顿中加入水,碳酸顿不溶于水使部分固体不溶解,加入稀盐酸,碳酸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顿、二氧化碳和水,固体全部溶解,再将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稀硫酸和碳酸顿反应生成硫酸顿沉淀、二氧化碳和水,符合题意,C正确;D.N直CO"CuSO.,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后无固体存在,D错误。答案选C。7、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A1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
8、是()A.将铝片加入浓硫酸中,探究A1的活泼性B.将hOII溶液缓慢滴入Al2(S04)3溶液中,观察A1(011)3沉淀的生成及溶解C.将Al(0H)3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D.将Al(0H)3沉淀转入蒸发皿屮,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AlCh固体【答案】B【解析】A.A1在常温下遇浓硫酸发生钝化,加热下持续反应,说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故A错误;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