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630797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7
《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市场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市场分析摘要我国建筑智能化产业市场容量巨大,未来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产业整合步伐会相应加快,市场会通过并购、重组、联合等方式筛选出优势企业,同时市场竞争开始向品牌化、个性化服务的方向发展。关键词发展过程市场容量发展趋势行业风险竞争格局一、建筑智能化的概念和主要功能建筑智能是指通过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耍通信和控制手段,将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加以集成,集系统、结构、管理、服务于一体,向建筑物内居民提供高效、安全、环保、健康、节能的居住环境
2、。建筑智能化通常包括5A系统,即安全自动化系统(SAS)、消防自动化系统(FAS)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其中SAS主要由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门禁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出入口管理与对讲系统等组成,以此防止建筑区域内发生不法事件,提供不受外界干扰、避免人员和财产受到威胁的安全的办公或生活环境。FAS是通过建筑物内布点的烟火控制装置提供的信息进行确认后报警,同时启动火灾联动系统(如关闭空调、开启排烟装置/消防专用梯/消防系统等),紧急广播疏散人群。
3、BAS主要对建筑物内部的供水、变配电系统进行测量、监控,保证水电系统正常运转,同时对空调、外墙照明等系统进行综合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OAS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传真机、复印机、电子邮件、国际互联网等一系列现代化办公及通信设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公效率、改进办公质量。CAS通信网络系统主要包括语音信箱留言系统、语音应答系统、视频/电视会议系统、大屏幕电子显示系统、同声翻译系统等。二、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过程建筑智能化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建造了第一座智能大厦(CityPlace),被认为是建筑史上的一个重
4、要里程碑。作为第一座智能大厦,大楼内的空调、电梯、供水、防盗、防火及供配电系统等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控制,同时提供语言通信、市场行情信息、科学计算、文字处理、电了邮件、情报资料检索等服务,实现了自动化的综合管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智能化的程度不断提升。我国建筑智能化行业起步相对较晚,大体经历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0-1995年,为起步阶段。国际智能建筑技术和理念逐渐进入我国并逐步被市场接受。该阶段建筑智能化的应用对象主要是五星级酒店和高级商务楼,技术上
5、,各智能化子系统独立运行,系统集成度较低。这一时期主要是产品供应商、设计单位及业内专家在推动发展,市场竞争主体较少,没有行业管理统一标准,呈自由发展的局面。第二阶段是1996-2000年,为规范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智能建筑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应用对象已经扩展到机关、医院、高校、博物馆、体育场馆、会展中心以及智能化居民小区,建筑中各个系统间集成度较高,并广泛采用综合布阵系统。智能建筑广泛运用的前景在这一时期受到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厂商的极大关注和支持。主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规范和行业管理性文件,使企业和人员执
6、业证书文件得到充实与完善。这一时期,国内智能化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行业竞争的主体数量增长较快,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第三阶段是2000年至今,可谓发展阶段。智能化系统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延伸到整个城市建设,智能化小区建设成为新方向。同时,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支持智能化系统,信息产业部和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数字城市”“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工作。建筑智能化技术日趋成熟,建筑智能化技术呈现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一批新技术新产品进入智能建筑领域,如无线技术、数字视频技术产品等。国内部分建筑智能化研发
7、成果已接近国际水平,行业内一批优秀企业如海康威视、浙大中控、泰豪科技脱颖而出。这一阶段,也是我国房地产业迅速发展期,房地产开发商和投资商对楼宇智能化日益重视,高档商业楼盘、政府办公楼、智能化家居、体育场馆等建筑对智能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三、建筑智能化行业的主要竞争格局20世纪90年代,霍尼韦尔、江森自控、西门子等跨国公司依靠其在智能建筑领域的技术先发性和巨大的品牌优势,在国内建筑智能化市场一度占据主导地位。此后,随着建筑智能化系统从单一的楼宇机电设备控制发展到信息设施系统,公共安全系统也发展到了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和信息设施系统的
8、综合集成,上述跨国公司作为单一设备供应商的优势逐步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工程项目的地域性、文化环境的差异性以及在人工成本、服务方面不具备管理优势,也使得上述跨国公司的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与此同时,一些有自动化、计算机通信等技术背景的国内企业在高速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也快速发展起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