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嗅觉基因的Southern杂交分析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

鱼类嗅觉基因的Southern杂交分析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

ID:476000

大小:586.42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7-08-08

鱼类嗅觉基因的Southern杂交分析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_第1页
鱼类嗅觉基因的Southern杂交分析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_第2页
鱼类嗅觉基因的Southern杂交分析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_第3页
鱼类嗅觉基因的Southern杂交分析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_第4页
鱼类嗅觉基因的Southern杂交分析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鱼类嗅觉基因的Southern杂交分析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论文系列开题报告生物工程鱼类嗅觉基因的Southern杂交分析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鱼类的嗅觉器官是其重要的化学感受器之一,由鼻孔、鼻腔和位于鼻腔内的嗅囊构成,鱼类嗅觉器官的进化与发展也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鱼类的嗅觉器官在鱼类的生活中,诸如摄食、御敌、生殖和集群等行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利用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检测本实验室已经鉴定出9个家族的嗅觉受体基因(OR)在基因组中分布情况,同时预测嗅觉基因在基因组的拷贝数,旨在为了解大黄鱼的嗅觉分子生理提供理

2、论基础。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1、从大黄鱼内脏或肌肉组织中提取DNA,并电泳检测DNA的浓度;2、用两种酶(HindIII和E.coliI)酶切目的DNA;3、地高辛标记的探针制备;4、探针与目的DNA的Southernblot杂交;5、杂交膜的洗脱和显色。拟解决的问题:1、大黄鱼DNA的提取;2、地高辛标记探针的制备;3、电转法转膜的效率;4、杂交膜的洗脱与显色的控制。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一)研究方法1.DNA的提取和回收从大黄鱼的肝脏或肌肉组织中提取适量基因

3、组DNA;2.随机引物法标记探针分别用两种酶(E.coli1,Hind3)酶切大黄鱼基因组DNA,电泳胶回收目的DNA片段,制作地高辛标记探针;3.电转法转膜采用电转法将目的DNA片段转移到尼龙膜上(80V,50min);4.Southernblot膜烘干(120℃,30min)后,先用预杂交液进行预杂交,再用DIG标记探针杂交过夜;5.杂交膜的洗脱和显色杂交完毕,经洗膜后,再用抗体与DIG标记探针杂交,再次用washingbuffer洗膜后,即可加入显色剂,将被显色剂充分浸透的杂交膜装入一封闭的袋子

4、中,并置于暗室显色过夜。显色完全后,查看膜上的条带从而获得相应家族基因的拷贝数,最后将膜烘干并拍照。这样用9种不同的DIG标记探针就可以获得大黄鱼嗅觉基因系统9大家族基因的拷贝数。(二)技术路线电转法转膜探针杂交blotingAgrose电泳大黄鱼基因组DNA提取DIG标记探针制备酶切效率检测与浓缩基因组DNA酶切洗膜后,显色剂显色洗膜后,抗体与DIG标记探针杂交烘干,拍照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2010.11-2010.12(实验前)1.毕业论文选题。2.进行文献查阅和资料收集。3.制定具体研究计

5、划和试验方案。4.开题答辩与综述。2010.12-2011.1(实验中)1.试验相关试剂准备。2.数据和材料整理、分析。2011.1-2011.5(实验后)1.完成2篇外文翻译。2.论文撰写、提交并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陈星玉,中国鲤科鱼类嗅觉器官的研究[J].动物分类学报,1988,13(2):182—194.[2]孟庆闻,殷名称.鳐类和银鲛类嗅觉器官的研究[J].水产学报,1981,5(3):209—214.[3]孟庆闻,殷名称.鲨类嗅觉器官的研究[C].鱼类学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

6、981:201—209.[4]孟庆闻,苏锦祥,李婉端.鱼类比较解剖[C].鱼类学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327—334.[5]陈星玉.中国鲤科鱼类嗅觉器官的研究[J].动物分类学报,1988,13(2):182—194.[6]郑文莲.鳞科鱼类的嗅觉器官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J].热带海洋,1987,6(1):1—11.[7]Fishelson.Comparativemorphologyandcytologyoftholfactoryorgansinmorayeelswithremarkson

7、theirforagingbehavior[J].AnatomicalRecord,1995,243(4):403—412.[8]王艺磊,张子平,郑微云.黑鲷嗅上皮的超微结构[J].台湾海峡,1994,13(2):129—132.[9]EvansRE,ZielinskiB,HaraT.J.DevelopmentandregenerationoftheolfactoryorganinRainbowTrout[J].ChemoreceptioninFishes,1982,15—374.[10]Mmthew

8、sJA,KfiekaLJ.AnMBioehem[J].1988,1(69):20—25.[11]SdanM,EduardEJ.BiochemBiophysMethods[J].1997,3(5):153—159.[12]顾红雅,翟礼嘉.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手册[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13—42.[13]杨克强,王跃进,张今今等.鱼类嗅觉系统研究[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5,13(3):294—298.[14]黄培堂.分子克隆实验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